课件编号1554110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7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811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编版,道德,法治,四年级,下册,4.10
  • cover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风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够积极学习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能够对风俗进行正确的辨析和判断,了解风俗的变迁和改革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能够传承与珍惜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难点:能够对风俗加以辨析,移风易俗树新风。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问题导入 导入: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延续着许多风俗习惯。 出示任务:阅读后思考,我们如何看待这种风俗习惯。 叫魂———在农村,如果小孩子睡觉不踏实或与平时异常,大人一般把它归结为“掉魂”,并举行简单的“叫魂”仪式,这个仪式,似乎能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从而忘记某个瞬间的恐惧不安。但有时候,孩子的异常可能是因为某种疾病的原因造成的,如果单纯靠风俗迷信来解决,可能会耽误孩子的治疗时机。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分享。 教师总结: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风俗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有些存在迷信主义的思维,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这些风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让学生能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风俗和习惯,为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思维的基调。 一、风俗的演变 活动一:移风易俗树新风 导入:民风民俗有其深久的历史内涵文化渊源,因此我们需要继承民风民俗并发扬光大,但对民风民俗需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出示任务1:小调查:请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地区有那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 小调查 风俗的名称 调查途径 风俗的主要活动 淘汰或者变革的理由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教师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出示任务2:想一想,对一些风俗我们如何移风易俗树新风呢?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小组之间分享讨论。 预设:清明时节悼念古人———鲜花祭拜 网上祭拜 请人祭拜 过年放鞭炮———电子鞭炮 电子烟花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继承旧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充分的继承和变革,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扬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达到移风易俗树新风的意义,让新风俗引领潮流。 【拓展讨论】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感念祖恩、激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清明时节悼念革命先烈,也是小学生的常规活动。说一说你们开展过哪些文明祭扫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感受落后风俗带来的危害,并能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树立移风易俗树新风的价值观念。 优良风俗不能遗忘 活动二:珍惜保护优良风俗 导语: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像重阳节这样的优良风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痛心。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 出示任务1:想一想,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措施对保护重阳风俗有什么意义吗?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享讨论。 教师总结:从古至今,有很多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随着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充分继承风俗中的精髓,将其发扬光大。 【活动园】从古至今,有很多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大家分头收集,开个重阳诗会吧! 出示任务2:想一想,还有哪些被遗忘的风俗 ?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分享讨论。 贴年画 猜灯谜 教师总结:许多优良的风俗正在慢慢地淡出我们的记忆,而这些风俗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快乐和温暖,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它们是应当植根于我们的文化血液当中,被我们铭记的。因此,今天的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明白保护珍惜优良风俗的重要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