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观察一种动物 【教材简析】 《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第三课。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通过这些观察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同时,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最后通过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既喜爱又充满了好奇,但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因此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的身体由壳、腹足、两对触角、眼睛、口等组成。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等。 3.知道蜗牛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爬行。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及借助工具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学会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反应和爬行。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活动,对观察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科学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蜗牛、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寻访了校园里的小动物,并对它们进行了观察、记录。这节课老师选了其中一种动物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详细地观察,它是谁呢,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吧。 2.组织学生说说对蜗牛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观察蜗牛。 二、探索与研讨 活动一:观察蜗牛的身体 1.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怎样观察蜗牛呢? 2.组织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观察蜗牛。(预设: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放大镜看) 3.结合学生的回答,用图示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蜗牛。 4.观看视频,明确细致的观察方法。 5.提醒观察时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观察蜗牛,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画在活动手册上。 交流与汇报 1.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后,你发现了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或行为? 2.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记录的蜗牛图示表达观察发现。 3.总结:蜗牛的身体有壳、口、眼、触角、腹足等。当遇到危险时,蜗牛会做出应激反应,把身体缩回壳里。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经历仔细地观察过程,从而发现蜗牛身体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活动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1.创设情境:经历了观察,同学们可真厉害,发现了蜗牛身体的许多奥秘。其实,我们可爱的小蜗牛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现在我们有请蜗牛来给我们展示展示它的才艺吧!请同学们保持专注,仔细观察。 2.播放演示视频,观察蜗牛在不同材料的表面爬行。 3.观察结束,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提出问题思考:蜗牛的爬行本领这么大,与什么有关? 5.交流与总结:蜗牛具有较强的爬行本领,这有赖于它身体上的腹足。 三、总结 利用知识点结构图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观察蜗牛的方法、蜗牛的身体特征、蜗牛的运动方式等知识的掌握。 四、拓展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