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90927

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新授课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150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利用,三角形,全等,距离,北师版,七年级
  • cover
课题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学习目标】 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学习重点】 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我们学过哪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答:SSS,ASA,AAS,SAS. 2.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他叔叔帮他出了一个这样的主意: 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阅读教材P108-109,完成下列问题: 范例 如图,为了测量湖宽AB,先在AB的延长线上选定C点,再选一适当的点M,然后延长BM、CM到B′、C′,使MB′=MB,MC′=MC,又在C′B′的延长线上找一点A′,使A′、M、A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时只要量出线段A′B′的长度,就可以知道湖宽,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在△MBC与△MB′C′中,∴△MBC≌△MB′C′,∠C=∠C′,∴BC∥B′C′,∴∠BAM=∠B′A′M,∠A=∠A′,在△ABM与△A′B′M中,∴△ABM≌△A′B′M,∴AB=A′B′. 【归纳】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距离问题,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将这些距离进行转化,从而达到测量目的. 仿例1.1805年,法国拿破仑与德军在莱茵河畔激战,德军在莱茵河北岸Q处,如图所示,因不知河宽,法军大炮很难瞄准敌兵营,聪明的拿破仑站在南岸的O点处,调整好自己的帽子,使视线恰好擦着帽舌边缘看到对岸德军兵营Q处,然后他一步一步后退,一直退到自己的视线恰好落到他刚刚站立的O点,让士兵量他脚站的B处与O点间的距离,并下令按这个距离炮轰敌兵营.法军能命中目标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 检测可当堂完成.                           解:法军能命中目标,理由:∵AB=PO,∠A=∠P,∠ABO=∠POQ,∴△ABO≌△POQ(ASA),∴OB=OQ.即以OB为距离炮轰敌兵营能命中目标. 仿例2.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得DE=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 C ) A.SSS    B.SAS      C.ASA    D.AAS  (仿例2图) (仿例3图) 仿例3.如图,AB、CD表示两根长度相等的铁条,若O是AB、CD的中点,经测量AC=15 cm,则容器的内径长为 ( D ) A.12 cm      B.13 cm    C.14 cm    D.15 cm 仿例4.如图,为了测量小山两旁A、B两点的距离而构造了两个三角形,已经测得AO=CO=500 m,∠BOA =∠DOC=69°,为了使CD=AB,只要再满足条件__BO=DO__即可. 仿例5.如图所示,要测量湖中小岛E距岸边A和D的距离,作法如下:(1)任作线段AB,取中点O;(2)连接DO并延长使DO=CO;(3)连接BC;(4)用仪器测量E,O在一条线上,并交CB于点F,要测量AE,DE,只需测量BF,CF即可,为什么? 解:由条件可知,△AOD≌△BOC,∴∠A=∠B, 又∠AOE=∠BOF,BO=AO, 故三角形△AOE≌△BOF,BF=AE,从而DE=CF,因此只要测出BF,CF即可知AE,DE的长度了. 【归纳】利用全等三角形来测量不能直接测量的距离,关键是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交流展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