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9779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6983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黑龙江省,次月,答案,版含,Word,试题
    参考答案: 1--5.CBDBC 6--10.DBBCC 11--15.ACBDB 16--20.BDACD 21--25.BCCCC 26--30.DBCBD 31.(1) 气阀a关闭,气阀b定期开放 将酵母菌(等微生物)产生的CO2及时排出 (2) 气阀a处不断通入无菌空气/O2 将温度调整为30~35℃ (3)C6H12O6+2O2→酶→2CH3COOH+2H2O+2CO2+能量 (4)醋酸菌的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而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32.(1)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③ (2)ABC (3)15% (4) 选择 强 33.(1) 去除细胞壁 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4) 脱分化和再分化 (5)单倍体 34.(1)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 能 (2) 灭活的病毒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 抗原-抗体杂交法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答案第1页,共2页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规范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某同学以苹果汁为原料,先制果酒再制果醋。下图为部分发酵原理,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是生产的第一阶段,发生在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中 B.在生产过程中,第二阶段需要短暂通入无菌空气 C.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可为菌种大量繁殖提供能量 D.缺少氧气时,醋酸菌可直接将乙醇转变为乙酸 2.豆腐乳属于桂林三宝之一,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豆腐乳的制作与发酵技术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B.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分解为甘油和氨基酸 C.腌制腐乳的过程中不需要严格进行灭菌处理 D.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与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有关 3.泡菜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A.乳酸菌在发酵初期产生了热量,空气受热膨胀排出 B.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C.因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 D.发酵初期酵母菌等微生物活动旺盛,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4.2022年3.15晚会节目播出了土坑腌制“老坛酸菜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高度关注。某同学尝试自己制作酸菜,制作时向酸菜坛中加入了一些“陈酸菜水”,用质量百分比为5%的食盐水进行腌制。并在不同的腌制时间测定了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腌制时间,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能相同 B.泡菜发酵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为了解乳酸菌的生长状况 C.灭菌的食盐水和低pH在腌制过程中可以起保藏作用 D.加入白酒的目的是抑制杂菌生长和增加醇香,不能加快发酵进行 5.某研究小组探究泡菜制作过程中不同浓度的食盐对亚硝酸盐产生的影响,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加入“陈泡菜水”,三条曲线的亚硝酸盐含量峰值在时间上将延后 B.腌制过程中,坛中常出现溶液量增多主要原因是细胞呼吸产生水 C.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越高,这与无法抑制杂菌繁殖有关 D.食盐的浓度越高,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越低,制泡菜时要尽量多加食盐 6.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醋酸菌制作果醋时,需先通气再密封以提高发酵效率 B.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加大用盐量可缩短发酵时间 C.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时,控制 30℃左右可提高产酒量 D.制作果醋、泡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液 pH 都下降 7.野生型伤寒沙门氏菌(his+)可合成组氨酸,某种突变体丧失了这种能力,必须在添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称为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现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甲为平板划线法,乙为稀释涂布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