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教案《打秋千》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音乐3.课时:14.教材:人教版本三年级下册5.课前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课题:歌曲:《打秋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在与人合作的快乐中培养自主与自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情感体验等活动,在体验、比较、评价中引导学生用自然、轻盈、有弹性的声音和灵活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附点音符、下滑音、休止符及其作用。2、初步体验歌曲中二声部的和声美,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学习内容分析 仡(ge)佬(Lao)族,中国少数民族 ( http: / / baike. / view / 1945582.htm )之一。现有437997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http: / / baike. / view / 602480.htm )是仡佬族的发祥地。现在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二、打秋千 打秋千是仡佬族群众特别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多在春节和正月十五举行。秋千架用两根木柱固定竖立在地上,两顶端之间架一根横木作梁。梁中间相距1.2尺处系两根绳索垂于地面 ,距地面1尺处系上木板,即成秋千。平时也有在树枝上挂条藤索,下端系上一根木棒作秋千的。活动时,人立木板上,利用腿的蹬弹力,时前时后,使秋千荡起来,或者坐于其上,由人推摇嬉耍。秋千比赛分高度比赛和打铃比赛两项。打铃比赛则在秋千架前方高处横一条带铜铃的绳子,秋千一碰到绳子,铜铃就发生响声,谁碰的次数最多三、歌曲《打秋千》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趣》。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歌曲曲调通顺流畅,节奏简洁明快,结构规整,其中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添了趣味性;歌曲的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同时也在表现打秋千过程中,相互配合,你追我赶、齐心协力的热闹情景。 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以“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由:启发提问、情绪体验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听唱法、对比法、合作交流、体态律动的方法对音乐的表现有深一层次的认识在动中感受音乐、发展想象。通过荡秋千与铃铛的画面,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合唱这一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2、认识附点音符、下滑音及其作用;难点:初步感知二声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常喜欢玩游戏吗?看看这些游戏你玩过吗? 2.师: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常到公园去玩,那时候我们最喜欢打秋千了,坐在上面晃来晃去的,同学们,你们打过秋千吗?打秋千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也特别爱打秋千,他就是居住在在我国贵州省的务川县仡佬族自治区的仡佬族。 3.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这些仡佬族小朋友是怎样打秋千的吧!揭示课题《打秋千》 生:跳绳、捉迷藏、丢沙包……生:感觉自己像飞起来一样。了解仡佬族 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新歌教唱 师:通过歌声,你能感受到仡佬族小朋友在打秋千时心情是怎样的?想不想也加入进去?(听得时候引导学生做摇摆律动) 生:热闹、开心、高兴。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及小朋友们打秋千时荡来荡去的感觉。 师:那我们就来完整的看一下这首歌曲。这首歌曲一共有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分别唱的是谁在打秋千?师:打秋千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现在我们也来荡起我们的“小秋千”吧!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听第一段两遍,听好要求:第一遍,心里默唱,只动嘴不出声。第二遍,轻声跟唱。4.跟琴演唱。解决换气记号、哎咿呀的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