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609269

21 杨氏之子 教学实录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499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 cover
五年级下册语文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原因。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是谁呢?看老师写下课题。(板书课题)。 师:自己读一读,他究竟是谁呢? 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是的,这个“之”就表示“的”的意思。那我姓李,我是李氏之女,谁能这样介绍一下自己? 生1:大家好,我姓张,我是张氏之女。 师:很高兴认识你。 生2:大家好,我姓王,我是王氏之子。 师:幸会幸会。 师:像这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相介绍) 师:本文讲了杨氏之子的什么故事?我们来读一读,打开书108页,发现了什么? 生:是一篇文言文。(副板书:文言文) 师:捧起书自己放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声音洪亮,注意“为设果”的“为”读四声“wèi”“应声”读四声“yìng”),已经有孩子注音了,会学习。谁再来读一读,看他读得是否准确,流利。 生2:《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字正腔圆,非常连贯! 师:诵读诗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清新怡人,老师特别喜欢读文言文,我来给大家读一读,如何? 生:好!(师有节奏地读) 师:什么感觉? 生:有节奏。 师:是的,文言文是有韵律感的。比如这两句:PPT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谁能再读一读,读出节奏。 生1读,师:注意音断气不断,谁再来试试?生2读。 师:这两句读好了,读全文就不是问题了,我们来一起读。 师:我们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生1:借助注释。 生2:联系上下文。 生3:借助插图。 生4:扩词、联系生活实际。 生5: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副板书: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生活,请教) 师:那你运用这些方法来自己读懂这篇文言文。 师:怎么样?读懂没?我来说白话,你来读原句! 师: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注意这里的“惠”是通假字,通智慧的“慧”。 师: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唤出了他的儿子。 生: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诣”是什么意思? 生:拜访。 师:你已经学会借助注释来理解字义。 师: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了水果,水果里有杨梅。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谁为谁摆放水果? 生: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水果。 师:看来你们已经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了。所以“为设果”是一句省略句。 师: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这也是一句省略句,省略了杨梅。 师:杨氏之子立马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再玩一个抢答游戏,我还是来问,你用文言文回答我哦! 师: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是怎样的孩子? 生1:甚聪惠! 师: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怎么做的? 生2:乃呼儿出。 师:杨氏之子是怎样接待孔君平的呢? 生3:为设果,果有杨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