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学科 四 年级下册学情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课题 高山大海江河 主备人 彭思提 教学时数 2 美术领域 欣赏评述 艺术素养 审美判断 文化理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美术欣赏的要素,能从色调、造型、构图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崇高。 2.通过图像识读、对比、跨学科学习调动各种感官等方法掌握赏析作品的的方法,并用词汇或句子表达感受。 3.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并能从中体会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学习重点 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的方法。 学习难点 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 学习活动设计(含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或调整 一、导入环节 (一)回顾预习单 1.绘画的种类--三大类,国画、油画、版画。 2.连连看,辨认作品的绘画种类。 (二)作品的赏析角度 问:除了绘画材料,我们还能从哪些角度对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呢? 【设计意图:1、通过简单的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内容。2、提取和整合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角度,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 二、新授内容 活动一:高山 关于高山的诗词赏析 《题西林壁》 辨画游戏:展示三张不同色调的画作,辨认哪一张为关山月的《秋山关外月》。(色调与季节的相关性) 拓展郭熙的诗词: 春山淡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欲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 自主发现:发现作品的精彩之处。 绘画形式--国画; 笔触--浓淡干湿; 构图--前后关系,疏密关系,构图饱满 感受--高大巍峨,雄伟,险峻。 【设计意图:1.学生深入作品的细节,通过学生的欣赏生成,教师总结补充作品欣赏的方法2.不同的绘画材料决定了绘画形式。加深对国画笔触的理解。3.通过构图,感受高山的气势,并运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4.总结概括美术欣赏的要素和方法。】 活动二:大海 导入:通过动态图引出主题《神奈川冲浪里》 (一)小组讨论 1.问:你们能从这幅画中提取了哪些好问题呢? 2min小组讨论汇集筛选好问题。并思考你的问题属于哪个板块的欣赏要素? 评价方式:根据问题提出和答案的生成是否具有思维性和深度性,教师给予不同的个数的笑脸贴纸。 2.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①色调 主色调:蓝色的大海(冷色) 辅色调:背景色黄山的天空(暖色) 效果:对比,增强视觉效果 ②造型 问:浪花的造型像什么? 预设:像爪子 问:带给你什么感受? 用词语形容大海 预设:汹涌、澎湃、波澜壮阔 用词语形容船上人的感受 预设:恐惧、害怕、惊险 ③构图 画面中大与小的对比。 预设: 大:巨浪 小:船只、远处的富士山 作用:通过大小的对比突出大海的汹涌和气势。 总结:不管造型还是构图,都在强化大海的气质。 (二)拓展: 有位法国的音乐家--德彪西,看到这幅画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便创造出了《大海》交响曲。 请同学们伴着背景音乐,用高昂的情绪,朗诵出裴多菲诗人这首诗词《沸腾吧,大海》。 【设计意图:1.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答的形式,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及在学生之间生成答案。2.感知色彩,了解对比色3.学生在统一中找到变化,感知这幅画视觉效果的强烈,突出对比色调的强烈视觉感,引出大海的造型 4.初步感受大海的汹涌的气势。 通过动态的视频,加深学生的感受6.通过构图大与小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海的感知,并用词汇表达。】 活动三:江河 1.导入:《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播放黄河的航拍视频。 2.自主学习:主欣赏评述杜建的作品《黄河激流》,完成学习单 三、总结 今天欣赏的这三幅画虽然绘画形式和主题不一样,但是都是表现了大自然的崇高。我们也学习了欣赏作品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未来对作品的解读能越来越深入。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活动设计(含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或调整 【设计意图: 】 【设计意图: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