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09801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6000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2023,灯笼,教师,学生,练习,同步
    4* 灯笼  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关于“灯笼”的文字,回答问题。   灯笼,是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竹   (蔑 篾)或铁丝做骨架,蒙以纱或纸等半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起,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中华大地便被笼罩在一种甜蜜   (详 祥)和的氛围里。 (1)“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读音和义项如下:①lóng。笼子;旧时囚禁犯人的戒具;蒸笼;把手放在袖筒里。②lǒng。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比较大的箱子。结合语境,两个加点字的读音分别是   和   。 (2)依次在文段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 A.蔑 详  B.蔑 祥  C.篾 详  D.篾 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焰火表演晚会中,璀璨夺目的焰火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拍手称快。 B.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C.璀璨的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中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文明而更加绚丽多姿。 D.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在此期间我对人情世故知道了不少。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中,作者由小小的灯笼引发出对亲人的怀念,对岁月的缅怀乃至家国情怀。 B.本文以“灯笼”为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灯笼”也是文章的线索。 C.作者运用叙事化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D.文章多处引用或化用诗文典故,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阅读理解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灯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长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过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烦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待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