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 兼爱 一 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 )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 )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 )如医之攻( )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 )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 )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 )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 )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 )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 ),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 ),具此( )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 )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 )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 )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二 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三 情境默写 1.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2.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 3.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 , , 。” 4.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而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 5.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6.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 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 ”。 8.《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的经典妙句、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 四、重点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国 义项 例句 ① 诸侯各爱其国 ②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③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2)劝 义项 例句 ① 《劝学》 ②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 ③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受到鼓励,勤勉,奋勉 2.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当察乱何自起 ②故不孝不慈亡 3.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意义 (1)事 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②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 ③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十二章》) ④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谏逐客书》) ⑤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十二章》) ⑥世世以洴澼为事(《五石之瓠》) 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答司马谏议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