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45253

16 麻雀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71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麻雀,教学设计
  • cover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等方法理解“挓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抓住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梳理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老麻雀的动作描写,借助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老麻雀的勇敢。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激发冲突 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段视频,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 出示猎狗视频; 出示麻雀视频; 视频中的两种动物,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凶恶、弱小) 当弱小的麻雀越到凶恶的猎狗,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二、适时揭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那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这片课文《麻雀》———板书课题 2.初读要求: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什么内容? 3.字词检测: 身躯 掩护 挓挲 嘶哑 拯救 无可奈何 嫩黄 绒毛 呆呆地 鸟巢 庞大 锋利 愣住 嗅到 牙齿 (1)认读词语; (2)理解“挓挲”一词; ①结合文章内容猜一猜: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A.竖起,张开 B.抖动,发颤 C.跳动,蹦起 ②出示图片理解 (3)仔细观察这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别描写的是谁?) 分别描写了:老麻雀、小麻雀、猎狗。 三、借助人物,理清内容 1.知识回顾,出示第四单元阅读要素。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概括主要内容,请大家试着用这种办法,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抓住这三个主要人物能够更快速准确的概括课文内容。 2.尝试概括,根据同学发言相机板书 起因:“猎狗想吃小麻雀”为故事的起因。 (板书:想吃) 经过:“老麻雀保护小麻雀”为故事的经过。 (板书:保护) 结果:“老麻雀逼退了猎狗”为故事的结果。 (板书:逼退)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关键词,并添加箭头,完成示意图) 3.出示本单元阅读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总结方法。 小结:抓住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 (1)抓住主要人物关系 (2)梳理起因经过结果 4.根据人物关系,提炼形象。 通过刚刚关系的梳理,以及对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文中的三者给你怎样的印象? ①小麻雀( )预设:无助、可怜 ②猎狗( )预设:凶猛、凶恶 ③老麻雀( )预设:勇敢、无畏 那么,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它们这样的形象? 四、研读语句,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探寻形象。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到了小麻雀的无助用“———划出;猎狗的凶恶用“====”划出;老麻雀的无畏用“~~~~~~”划出。 2.感受小麻雀的无助。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3.感受猎狗的凶恶。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4.抓住老麻雀的动作,感受老麻雀勇敢。 你从哪里能感受到这只老麻雀的勇敢? 预设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麻雀明明是又轻盈又灵巧的小鸟,作者为什么会说它“像一块石头”呢? (2)这样坚决这样义无反顾地飞下来,我觉得用“飞”分量还不够,你能试着换一个词吗?(预设:“扑、冲、俯冲”) (3)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巴金是将其翻译过来的,当然翻译时用词也就是翻译者的理解了。老师觉得,同学们刚刚用的词能更加准确地表现出老麻雀的勇敢,请你们用上自己换的“扑、冲、俯冲”等词语,再读一读这句话。 (4)自我朗读 预设2:“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再次出示“挓挲”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