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65409

11 古诗二首 池上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81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二首,池上,教学设计
  • cover
11 古诗二首 池上 一、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古诗文经典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小学是一个人奠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打好人生底本的重要阶段。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所以,古诗文教学是学生品德形成、智力发展、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有效载体。是古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也已经被引起重视,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解读: 《池上》第11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虽然在入学前也接触过古诗词,但只是背诵、朗读,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诗人用寥寥数笔所描画出的意境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诗中所描绘优美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教学资源是制作PPT课件。 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以讲看图联系诗句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5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地写出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2个字。 教学难点: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看图读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想知道古时候的孩子们生活是什么样,吗?来,咱们看看 PPT P1.看!他们又在干什么呢?———(放风筝)是啊,清代诗人高鼎留下了这样的名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多高兴呀,再读 P2.他们在聊什么呢?———问路,是的唐代的诗人杜牧遇到了牧童,于是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P3.咦?那位小孩在干什么———钓鱼,唐代诗人胡令能路过,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读一遍 P4 咦?这个孩子在干什么?———划船 他在那里划船?———池塘,荷塘 猜猜他想去干什么呢?——— 2、他到底去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池上》 齐读课题 二、识字写字,了解课题 1、在课题中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请读一读。池 2、请观察“池”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它?(指名说一说) 3、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首先看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其次看占格,谁来说一说有哪些重点笔画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写一个,展示评价。 看看这个字,左窄右宽,右边写得多紧凑啊!你的呢?仔细看看你的字,也做到了吗?没做到的,把不满意的那个再写一遍 好请大家再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