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3数据的表示—频数直方图(1) 一、教学背景 学科 数学 所用教材 《数学:六年级下册》(鲁教版) 任课教师 班级 课题 《8.3.3数据的表示—频数直方图(1)》 教材分析 本章按照“数据收集———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处理分析数据———作出判断”这个顺序展开统计。数据的表示—频数直方图(1)这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之后,进行学习“整理和表示数据”中的第二种统计图———频数直方图的两个课时的第一课时学习:在已经给出分组的情况下,绘制频数直方图,下一课时需要学生自己将数据分组。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探寻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关系; 2、了解频数的概念,在已经给出分组的情况下绘制频数直方图; 3、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数学思考:建立数据分组、数据分析观念。问题解决:1、体会适当表示的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2、在从频数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3、在与别人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与结论。情感态度:1、增强小组的团结互助和情感;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已经给出分组的情况下,绘制频数直方图。 教学难点 能理解频数直方图的使用,培养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的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应用探究 教学工具 投影仪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指导学习探究 预期学习效果 教师活动与意图 指导问题探究 学科知识 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回答问题。意图:实现了知识衔接,回顾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加深了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便于用来解决问题,引出课题。 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题意,思考探索,绘画好相应的图表,并分析问题意图:通过关注学生统计与画图表过程,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对数据进行分组能让统计更快捷,还能了解数据整体分布情况。为下一环节统计语文成绩分组做好铺垫。教师须灵活地指出:频数可以理解为出现的次数。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题意,思考探索,绘画好相应的图表,并分析问题 【活动1】复习回顾,知识衔接:请说出以下统计图的名称和特点。 【活动2】给定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附表1),用恰当的统计图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注:这里的“人数”表示优、良、中出现的频繁程度,因此也称为频数。 (图1)● 从我的图表中能看出,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为:大部分同学处于 等级;小部分同学处于 等级。【活动3】小组合作学习请用恰当的统计图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成绩68 72 75 78 79 80 81 82 83 85 人数1112122231(图2)●思考:根据以上的图2,你能不用计算、直接看出哪个分段的人最多吗?●对比活动2的英语成绩的统计图1结果,你觉得以上的图2容易分析数据吗? 三种统计图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用“√”或“正”等记号整理各种量的数量,并利用理整的数据画出图表或条形统计图。频数也可以理解为“出现的次数”。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或“正”等记号整理各种量的数量,并利用理整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回顾知识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与人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