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828272

2023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工艺流程题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05-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246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3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工艺流程
  • cover
第二部分 专题综合提升  工艺流程图题 一、题型结构和题目分析 二、常考的知识点 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目的 (1)粉碎(研磨)的目的: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 。 (2)搅拌的目的: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 (3)水浸的目的:通过加水,使可溶物溶解,与不溶物分离。 (4)酸或碱浸的目的:使与酸或碱反应的物质溶解,与不溶物分离。 (5)灼烧(煅烧)的目的:使固体或杂质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使反应充分进行或增大转化率。 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充分接触,反应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 使可溶物溶解,与不溶物分离 充分进行或增大 转化率 2.流程中反应条件的控制 (1)调节pH的目的:使反应发生或者避免某反应的发生。 (2)控制温度的目的: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分解。 (3)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①完全除去某物质(非目标产物);②使某物质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 (4)通入保护气(如氩气)的作用:防止主物质与氧气等发生反应。 3.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操作及所需仪器的判断 (1)过滤:实验操作后得到的物质分别为固体和液体,如图操作a。实验室过滤操作所用仪器:(玻璃仪器)玻璃棒、烧杯和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玻璃棒 烧杯 漏斗 (2)蒸发结晶:使溶液中的溶质析出,获取该物质固体的过程,如图操作b。蒸发结晶操作所用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圈)。 ①当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时: a.最后所得晶体不带结晶水(如NaCl、KNO3):蒸发结晶; b.最后所得晶体带结晶水(如CuSO4·5H2O):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②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溶质时:根据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确定提纯方法。 蒸发皿 玻璃棒 酒精灯 温度 4.物质成分的分析(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及书写) (1)判断所加试剂:从加入试剂的目的、反应的产物入手进行分析,但一定要考虑是否会引入新的杂质。 (2)判断物质成分:从上一步操作中反应物可能发生的反应或题干所给信息入手进行分析。反应的生成物一定含有,同时需注意所加试剂是否过量,过量试剂在流程图的滤液中一定含有。 新的杂质 生成物 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类型的判断(含陌生化学方程式) (1)根据流程图中线的走向,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书写化学方程式; (2)若从已知信息中找到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需确认反应中是否有水参与或生成; (3)若在空气中燃烧或通入空气,则需考虑空气中的氧气或CO2是否参加反应,再根据题意写出反应条件并配平,最后结合化学方程式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6.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判断 (1)可逆线表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如图1,物质A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2)某设备或流程的生成物,为另一设备或流程的反应物,则该物质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如图2,物质B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7.对流程进行评价 (1)科学性: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否引入新的杂质,杂质是否完全除去等。 (2)安全性和简便性:若反应中会产生可燃性物质,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通风和远离火源;尽量选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避免高温高压等复杂条件。 (3)环保性: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是否产生有毒物质等,环保、低碳方案优先。 (4)经济实用性:应遵循原料廉价易得,反应能耗低,产率或原料的利用率高等原则。 二.解题思路第一步:理解题意,明确目的。认真审题,把握化工生产目的,整体领会设计思路。第二步:抓关键点,找突破口。审题过程中把关键信息在题目中圈出,把名称改写为化学式。第三步:以点带面,分析推理。围绕突破口逐一破解,必要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物质是否过量,全面理解流程图每一步的机理,如何实现流程目的。第四步:细心审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