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28649

上海市回民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5791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上海市,考试,答案,版含,Word,试题
    历史学科期中测试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 1.A 2.A 3.D 4.B 5.B 6.A 7.A 8.A 9.A 10.C 11.B 12.B 13.C 14.A 15.C 16.B 17.C 18.A 19.A 20.A 21.C 22.B 23.C 24.B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一)“狼狈西逃”还是“微服西狩”? (23分) 1. 1897(丁酉年)、1898(戉戌年)以来(或维新运动以来,或表述90年代中期以来)(2分) 2.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每小问2分,共6分 义和团运动(义和拳或农民起义)农民起义 3.北宋初年因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强干弱枝(法)而导致“三冗”现象(弊),而为改变因“三冗”(弊)而导致的财政危机和军队战斗力削弱,而进行的北宋中期庆历新政和王安石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更)。(4分) .北宋初年因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强干弱枝(法)(制度得2分)而导致“三冗“现象(弊)(积弊得2分)而为改变因“三冗”(弊)而导致的财政危机和军队战斗力削弱,而进行的北宋中期庆历新政和王安石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更)。(写任一变法或北宋中期变法皆可得2分)(4分) 4. 材料1,作为旁观者记录,对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中国首都,以及清廷仓皇出京避祸,有重要的价值。但毕竟是艺术作品,在证史时需要与文献等其它史实相配合。(写艺术作品或者主观态度或与其他史料印证皆可得1分) 材料3,亲见者口述史,乃第一手史料,有重要证史价值,(2分)但此处口述史乃受到征用的臣下讲述“蒙难”时君上,多有隐丑溢美(“巡幸”是托词,“西狩”或“微服”均是对狼狈行为的美化)之言,其证史价值当大打折扣。(1分,答时人主观态度也可以得1分)(6分)。 5. “蒙尘”或仓皇出逃(亮明观点2分)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并提出要惩治支持义和团的首要分子,清政府核心成员因避祸而出逃,后因签订屈辱性《辛丑条约》才得以返回可以佐证。(从2个方面说明, 3分) 若直接从否定“西狩”“微服”的角度展开,而未正面回答,最多得2分 (二)“体”“用”之变(27分) 1. 分别简述李鸿章、康有为提交函奏的时代背景。(8 分) 李鸿章亲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看到西方坚船利炮(科技先进,)触发变革之意(4分);西学东渐进一步深入,康有为亲见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到《马关条约》,洋务运动破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要求“变法图存”。(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4 分) 2 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表达的主要观点。(6 分) 材料一:中国制度优于外国,外国器物优于中国;要学习外国器物巩固中国制度,或“中体西用”;材料二: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或立宪法,开国会,)国家才能富强。(其它言之成理表述也可, 6 分) 3 洋务派,维新派(4 分) 4.答题思路:能基于作者的身份、经历和诉求等视角解释,并基于唯物史观加以评判。如两人身份不同: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所处时代与个人经历不同: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程度不同,西学传入中国情况不同,康有为已看到了李鸿章主导的洋务运动失败;政治诉求不同:李鸿章主要是为了巩固清朝专制统治,康有为主要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两人的不同观点反映了西方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入,选择的不同自强救过道路。应该历史的、发展的看待他们观点的不同。(其它言之成理也可,9 分)上海市回民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组卷网,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 1.……签订,不仅打破了大清帝国的天朝体制,而且还开启了近代不平等的条约制度。文前省略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作为开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