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38109

6 将相和-部编版语文五上同步知识速览(pdf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5次 大小:12322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将相,-部,编版,语文,同步,知识
  • cover
课时作业本 6 将相和 项目 内 容 bì lìn qiǎng huà lián dǐ zhào chén yì gōng quē xiàn 璧 蔺 强 划 廉 抵 召 臣 议 宫 缺 献 会认字 会写字 yù cí rǔ shàn qīng xuē páo nuò diǎn chāo zuì qiè jù jīng 御 辞 辱 擅 卿 削 袍 诺 典 抄 罪 怯 拒 荆 ì 璧(玉璧) ì 袍(龙袍) (强盛) í壁(墙壁) í泡(泡水) ( ) ìqiánxiān 相同 gg 字 相 强 (强迫) 避(避免) 抱(怀抱) { íiǎnxiàn(照相) q g 词 形近字 多音字 g jiàng(倔强) ì廉(廉洁) ( ) {huá(划船)í镰 镰刀 划 ( ) huà(策划) 谦 谦虚 商议———商量 诚意———诚心 胆怯———勇敢 进攻———撤退 近义词 胆怯———怯懦 抵御———抵抗 反义词 无价之宝———一文不值 怒发冲冠———勃然大怒 怒发冲冠———喜形于色 1.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是因为蔺相如在渑池 会上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还高”这句话引出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这句话在课文中 起过渡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难句 2.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廉颇听到蔺相如说的话,知道 点评 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 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也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 就改的性格特点。) 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 中心 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过程,赞扬了蔺 思想 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 扬了廉颇刚直忠勇、勇于改过的精神。 ì ì完璧归赵:勇敢机智 蔺相如 í渑池会面:不畏强暴、勇于斗争 结构 将相和 í 负荆请罪:团结忍让 图示 渑池会面:准备作战 廉颇 {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课文共17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部分: 脉络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梳理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的是“渑池会面”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写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012 语 文 同步知识速览 五年级上册 续表 项目 内 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会面”后晋升为上卿的前 要点 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产生的矛盾才有解决矛 补充 盾的“负荆请罪”。所以三个故事的联系是:“渑池会面”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 赵”和“渑池会面”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负荆请罪”是“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的 结果。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 了解了哪些内容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一些关键词 句,也可以帮助理解,加快阅读速度。 2.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 通过快速浏览的方式,尽量找出关键字词,了解大意。 3.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先根据“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标题,厘清它们之间的联系,然 后再说主要内容。 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蔺相如来到秦 国,献上和氏璧。秦王看后赞不绝口,却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见秦王没有诚意,便以和 课后 氏璧上有瑕疵为借口,取回了和氏璧,并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这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习题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见面后,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 解答 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见秦王如此羞辱赵王,便走到 秦王面前,强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无奈,只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