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73400

4 三月桃花水 课件 (共18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26740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三月,桃花,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片,你们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请你用自己的 话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4.三月桃花水 桃花水:也称桃花汛,指桃花盛开时江河里暴涨的水。我国江淮地区有谚语:“发尽桃花雨,必是旱黄梅。”即农历的二三月,桃花盛开时,雨水偏多,预兆当年梅雨季节雨水稀少。 小知识 作者介绍 作家名片: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主要作品: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等。 字词 绮丽 应和 谈心 qǐ hè tán 多音字———和 和 hè (应和) hé (平和) hú (和牌) huó(和面) huò(和药)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概括写三月桃花水给作者的总体感受。 第二部分:(2—6)从声音和光芒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三月桃花水。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桃花水、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和结构来写三月桃花水的? 课文先概括写三月桃花水给人的总体感受,再从声音和光芒两方面进行具体描绘,最后总结全文。全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课文讲解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什么句式 这两个问句不仅引领了全文,唤起读者对春天的向往,把读者带入春天的意境中,还与后文内容相互照应。前一个问句照应第3、4自然段,后一个问句照应第5、6自然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疑问句。 听觉 视觉 农村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竖琴”。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明镜”。 自主阅读第2自然段,圈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表达了作者乍见春水惊奇、兴奋的心情。 把被束缚了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 拟人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 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比喻 朝霞在水面的倒影:桃花。 水中的漩涡:小酒窝。 第2自然段中说“一千朵桃花”“一万个小酒窝”,句中的数字是确数吗? “一千朵”和“一万个”是概数而不是确数,意思是非常多。 阅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流水声?写出了什么? 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声、低语、叮当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把人、景、情融在各种声音之中,表现了春天农业生产的繁忙,告诉人们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第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三月桃花水的美丽。 “裹着白云”说明燕子飞得极快,人们视线的挪移赶不上它飞行的速度;也因为蓝天和白云的色彩明丽,燕子飞过,人们脑海中还留着白云的印象。“长发”形象地描绘出柳丝披拂的婀娜姿态。“一片片花瓣”是比喻,三月桃花水就如花瓣一样晶莹动人。 阅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何理解本段中的“醉”? 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三月桃花水,这里的“醉”是沉醉、心醉的意思。用在此处,赞美了水之美、生活之美! 归纳 课文通过诗一般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美妙的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