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84700

5.2《边城》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37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边城,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
  • cover
《边城》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3、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4、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 感受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作家介绍: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小说大师。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京派文学的领衔者。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他创作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不仅高产,而且始终保持高质量,短篇小说《丈夫》、《三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沈从文也是中国以本土为创作题材可以与世界文学比肩的一代文学巨匠。 三、《边城》解题 边城: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四、故事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nuó)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五、整体感知 读课文,叙述情节: 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章追述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 第五章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祖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 第六章回到现在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六、具体分析 1、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P16: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P14:端午节: 龙舟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