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1469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4章 第3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日期:2024-06-1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22034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作业,课时,教学课件,内涵,基本
    课件55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人口增长 自然资源 自净能力 合理开发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1992 环境与发展 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加迫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由于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绝对数较大,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落后等,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加迫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生态可持续 自身发展 发展 资源和生态环境 生存和发展 经济 社会经济发展 代际 环境保护 安全 健康而富裕 平等发展 环境 2.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 【提示】 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分析 【问题导思】  1.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哪些问题促使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提示】 资源枯竭、生态失调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2.《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示】 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三部分,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 第四部分,实施手段。 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是什么? 【提示】 《中国21世纪议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人口国家,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分析如下:(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进入Ⅱ阶段后有所转变,其原因是(  )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科学技术进步 ③工业发展速度增快 ④产业结构调整 ⑤城市化水平不断降低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的阶段是(  ) A.Ⅰ阶段以前 B.Ⅰ→Ⅱ阶段 C.Ⅱ→Ⅲ阶段 D.进入Ⅲ阶段后【思路点拨】 解答该题必须正确的分析图中三条曲线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并结合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准确的确定Ⅰ、Ⅱ、Ⅲ分别对应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从Ⅰ至Ⅱ阶段环境污染程度迅速增大且超过了自然环境容量,表明其工业利用的资源较多,排放的废弃物较多,四个选项中钢铁工业最符合。第(2)题,进入Ⅱ阶段后,由于发达国家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吸收了教训开始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开始下降。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Ⅲ阶段以后环境污染程度逐渐降低,且低于自然环境容量,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答案】 (1)B (2)B (3)D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问题导思】  1.可持续发展中“发展”的涵义主要是指经济发展吗? 【提法】 不是。可持续发展中“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2.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首先体现在人们的观念转变,具体表现如下所示:2.可持续发展的构成 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的关系如下:(2)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电能的应用,以下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