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15794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冲刺重高”压轴训练(二十二):金属(含解析)

日期:2024-05-1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3901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压轴,金属,二十二,训练,备考,冲刺重高
  • cover
1.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式是: ① 2FeTiO3+6C+7Cl2 2FeCl3+2TiCl4+6CO;②2Mg+TiCl4 2MgCl2+Ti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FeTiO3属于氧化物 B. 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 C. 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D. TiCl4中钛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96:71 2.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 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 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 m3的值为21.6 D. 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3.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为探究锌、铁、铜、银的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A、B、C三个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稀硫酸的体积、温度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2)你认为从中选择四个实验即可验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这四个实验的组合是   。 5.某兴趣小组利用铜丝进行了以下实验。 (1)如图1所示,将铜丝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细线吊着的长玻璃棒的两端分别绕有30cm长相同的铜丝(如图2所示),使玻璃板保持平衡,将左端的铜丝浸泡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平衡。 (3)为了研究金属铜生锈的条件,该小组同学取四段长度相等的铜丝分别按照图示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   B C D E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生锈 由该实验可知:铜生锈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6.利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实验Ⅰ中只要观察到   现象就证明反应发生了。 (2)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溶液①可以是   溶液。(写出一种即可) (3)只利用锌片、铜片和AgNO3溶液,同样能够验证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先将   放入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放入另一种金属片。 (4)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 ①Cl2+2HBr=2HCl+Br2。 ②F2+2HCl=2HF+Cl2。 ③Br2+2HI=2HBr+I2。 由此可判断Cl2、Br2、I2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 7.如图所示为探究铁生锈条件的装置图(图中铁丝绒的固定装置未画出)。 (1)据图可知,探究的是铁生锈是否需要   。 (2)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U形管中两侧液面高低情况是   。 (3)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铁生锈快慢的影响。将该装置(每组装置内铁丝绒质量均相等且足量)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4小时后记录每组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具体数据如表: 温度/摄氏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厘米 2 4 6 7 8 8 8 分析数据发现,在10-50℃范围内,温度越高,铁生锈越快。但50℃以后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不变,请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8.项目化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的数字化实验探究钢铁的锈蚀。将铁粉和碳粉的均匀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