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2725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绿 教案 苏教版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69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苏教版
  • cover
绿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 2.能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并学会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 3.能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出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朱自清 1.导入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文教材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这两篇作品给同学们留下了深深的美好的印象。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蓄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2.组织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21教育网 明确: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本文写于1924年。当时朱自清先生在思想上比较健朗,基本上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因而文章也写得清朗明快,优美的文字中满蓄着勃勃的生命活力。 二、读“绿” 1.听配乐朗读(录音),说感受,找感受。 ①不看书,让我们凝神屏息,全身心地去感受这“绿”的神韵。(听录音) ②刚才大家听得很投入,能用一个词或短语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③这是大家的感受,那朱自清先生对这绿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开课文。找出这个句子。(“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体会“惊诧”,明白“文眼”。 “惊诧”是什么意思?(惊讶、诧异) 能不能把“惊诧”换成“惊讶”?为什么?(“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这个“惊诧”既表明景中情(惊喜),又暗示情中景(奇异),这种形神皆领的字眼我们称“文眼”。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放开地、自由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朗读中能体现全文的基调:清朗明快,洋溢着勃勃生机。 三、评“绿”21cnjy.com 1.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做批注,并仔细研读文章的批注部分。 2.组织学生再读全文,选择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语段或语句进行批注,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合作小组交流后,选出代表上台朗读自己选择的段落及其批注,同学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的内容 二、品“绿” 组织学生研读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三段) (一)找出最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两个词语,看什么样的“绿”让作者十分惊讶?(奇异、醉人) (二)面对奇异、醉人的绿,作者像一位善调丹青的能手,将绿描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把强烈的感情倾注在描写之中。用浪线划出作者描写梅雨潭绿的优美语句,并结合有关词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给我们呈现出绿的特征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讨论、点拨、品味) 明确: 1.比喻 如请学生找出描写潭水整体的句子、描绘潭水水面波纹的一句、描写水光、描写水色的句子等。 2.对比 ①为了突现这绿的“奇异”、“醉人”———,又将哪些地方有名的绿与梅雨潭的绿进行对比的?【绿杨(淡),绿壁(浓),西湖(明),秦淮河(暗)。】 ②通过对比,想突出梅雨潭之绿的怎样的独特风格?【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3.奇妙的联想和想象 ①作者按照认识的习惯,变换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描写抒情。大家听读这段剩下的部分,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变换角度深入描写的,人称感情有何变化,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如:我最喜欢“那醉人的绿呀……明眸善睐了。”改用第二人称,用呼告方法加强了抒情性,并展开大胆想像,想像出的形象很美,进一步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