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50347

23《童年的发现》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41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童年的发现,教案
  • cover
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胚胎”、“绞尽脑汁”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填图表的方式,理清“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的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通过联系自身、想象画面、朗读感受等方式,从内容和语言来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4. 试着用风趣的语言写一写自己童年时候有趣的发现。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学,谈谈初步感受 1.读完这篇文章,用一两个词语来说说你对这件关于“童年发现”的事情的感受,和对文中的“我”的初步印象。 2.出示作者介绍。读完介绍后,聊聊想法。 预设:博学、探究精神、有创见、有成就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具有童真童趣,学生读完后会有自己的初步感受,对“我”的形象也会有一定的认识,一定会想要来交流交流。结合作者资料,学生会有一种认识,作者的童年有这样一份探究精神,敢于想象,和他成年后的成就是有联系的。】 3.板书课题。检查字词读音。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祸患、绞尽脑汁、困窘 4.“童年的发现”是指什么?(胚胎发育的规律) 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找出来比一比读一读。 预设:共有四处。“我”的想法写得最具体,最有意思,最有趣。 5.ppt出示胚胎发育示意图,简单了解。 【设计意图:关于“胚胎发育的规律”文中提到了四次,但表述不一,这是“我”童年时的发现,学生需要借助资料有大概了解,并且通过比较,发现“我”的想法是最有趣的,从而初步感受风趣的语言。】 二、结合提示,自主填表,理清探究过程 1.阅读略读提示“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快速默读文章,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概括说说每部分内容,理清文章内容和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概括介绍了“我”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并因此招来祸患。 第二部分:3-13自然段,“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9自然段,“我”因为想到发现笑出声,被老师轰出教室。 3.默读第二部分,抓住关键词句,完成作业本表格,理清探究过程。 4.交流反馈:梦中飞行———求教老师———痴迷研究———想出眉目,学生修改表格。 【设计意图: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进行阅读,清楚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内容,将作业本题目和课堂相结合,理清探究的过程,提高效率,减少学生课后作业量。】 三、默读文章,感悟风趣,交流感受 1.过渡:我们在课初已经交流了我们读完这篇文章的感受,很多同学都觉得很有趣,那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趣呢?请你再仔细默读课文,画出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批注。 小提示:可以是内容上让你觉得有趣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上让你觉得风趣幽默的。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谈感受的基础之上,再细读文章,细致体会风趣,并提示学生不仅要关注内容上的有趣,也要关注语言表达上,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忽略的。】 2.学生自主阅读和画线批注。 3.交流引导,感受风趣 (1)预设一:梦中飞行 ①回忆自己有没有做过这样的梦。 ②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关注三个“在”的排比,关注“一点”、“轻轻跃起”、“运转自如”等动词。说说感受:自由自在、神奇美妙。 ③总结:我们不仅要通过联系自身和想象来感受有趣,还要关注作者是怎么把“梦中飞行”写得如此有趣的。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一段梦中飞行的内容有趣,但对于如何写出“神奇和自由自在”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有趣往往是会忽略的,需要进行引导关注。】 (2)预设二:请教老师 ①合作朗读师生对话。 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交流感受。 预设:一群好奇的急切想知道答案的孩子,不停追问老师,老师耐心、幽默地回答。 ③总结:所以,想象到了这样有趣的画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