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9830

《蜀道难》导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15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蜀道难,导学案
  • cover
《蜀道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 (基点) 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重点) 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 (难点) [学法指导] 朗读、理解、翻译;研究、感悟、背诵。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 ①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年驻长安,供奉翰林,不久即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的思想受到儒、道等的影响,比较复杂。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全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 ②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 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学习过程] 1.注音: 蜀(shǔ)道难 气喘吁吁(xū ) 鱼凫(fú)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mén)参 抚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争喧豗(huī) 砯(pīng)崖 嗟(jiē)叹 崔嵬(wéi) 趑(zī)趄(jū) 吮(shǔn)血 2.重点词语释义: 危乎 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取独助词, 比 开国何茫然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 那时以来 冲波逆折 倒流 青泥何盘盘 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百步九折萦岩峦 围绕山峰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仰头屏住呼吸 听此凋朱颜 脸色红润 连峰去天不盈尺 距离; 满,足 3. 整体感知: 全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全诗以哪一句话为主线贯穿始终 (1)开篇: 主旨句一见 一 叹 高 蜀道来历 难 行 蜀道高峻 二 叹 险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 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 照应) 三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 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 主旨句三见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4.鉴赏、研讨重点语句: ①“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等张本。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 :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五、作业布置: 1.默写: (1)锦城虽云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08全1) (2)李白在《 》诗 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08天津)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08浙江) (4) ,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08湖南) (5)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虺, 。(07海南)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 夫 杜 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蓧娟娟净, 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古人评诗时用“诗眼”的说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