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12026

1.2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课件(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35035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科版,生物,学期,高二
  • cover
(课件网)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 通过病例分析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科学思维、生命观念)。 learning target 学习目标 1 2 以霍乱、体温、血糖等为例,通过归纳与概括,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体会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Contents 目录 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分析霍乱对内环境的影响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图1-6)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1817年,霍乱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流行始发于气候炎热的印度,继而蔓延至中国、日本及东南亚部分地区。迄今为止,霍乱已经发生了7次全球性大流行,波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霍乱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问题,每年约有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十几万人感染霍乱弧菌而患病,几千人死亡。 扫描电镜下的霍乱弧菌(19000x,经后期着色处理) 分析霍乱对内环境的影响 扫描电镜下的霍乱弧菌(19000x,经后期着色处理) 霍乱的致病原因: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人体饮用被霍乱弧菌污染过的水后,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但当胃酸分泌不足或入侵病毒菌数量较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便会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这种外毒素使肠液大量分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大量钠离子和水持续外流,引起不可控制的呕吐和腹泻,造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酸中毒等内环境紊乱,甚至死亡。 1.上述资料中,内环境的哪些物理化学特性发生了改变 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影响 2.内环境偏离稳态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01 任务:读取化验单 一、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不仅体温如此,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若某种成分含量高于或低于参考值,则预示机体可能处于不健康状态。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内环境 变化 外界环境的变化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动态平衡 调节作用 一、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1 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动态变化的原因 动物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一、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2 稳态的概念 3 稳态的实质 内环境的血糖浓度、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特性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 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02 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1 稳态调节实例: (1)器官系统的反应: (2)调节方式: (3)意义: 胰腺中的特定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引起肝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 主要依赖体液调节。 维持血糖浓度以及整个组织液中糖浓度的稳定。 血糖降低 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1 稳态调节实例: 机体战栗、皮肤血管收缩,同时某些激素分泌量增加以促进细胞代谢产热。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保证酶活性和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1)器官系统的反应: (2)调节方式: (3)意义: 外界气温降低 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1 稳态调节实例: 免疫系统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免疫调节。 维持内环境稳态。 (1)器官系统的反应: (2)调节方式: (3)意义: 外界病原体入侵 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2 调节机制: 血液中血糖浓度的调节依靠内分泌系统,体温调节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害需要依靠免疫系统,人体任何内、外环境出现变化都需要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