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14424

1.1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共33张PPT) 高中生物 浙科版 必修二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66265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结出,必修,科版,生物,高中,PPT
  • cover
(课件网) ◎ 必修2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第2课时 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分离定律的内容、显性的相对性 第1节 课堂检测 06. 课堂小结 05. 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04. 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03. 显性的相对性 02. 复习回顾 01. 目录 1.孟德尔对于分离现象的验证。 2.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 3.显性的相对性。 学习目标 基于对孟德尔实验过程的的分析,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与探索中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 复习回顾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有哪些? 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确保杂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01 花冠大,便于去雄以及人工授粉等操作; 02 生长期较短,产生的种子数量多; 04 具有多个稳定、可区分的性状; 05 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03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 复习回顾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有哪些? 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被称为基因)控制的; ②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 ③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④在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但各自独立、互不融合。 ⑤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这是否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PART 01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 亲代 × Pp pp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方法: 将F1(Pp)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 配子 p P p 子代 Pp pp 结果: 得到166株后代中,85株开紫花,81株开白花,开紫花与开白花的数量比接近1:1。 结论: 假说成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分离定律 内容: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融合,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另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另一个。 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讨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思路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4.得出分离定律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总结规律 做出假设 解释问题 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PART 02 分离定律的实质 (1)实质: 。 (2)发生时间: 。 (3)适用范围 ① (填“真核”或“原核”)生物 (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 (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真核 有性 细胞核 一 一 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 花粉鉴定法 测交法 自交法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不完全显性为1∶2∶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遗传中亲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 (1)已知亲代基因型推后代分离比(正推法) 亲本组合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 AA:Aa = 1:1 Aa AA:Aa:aa = 1:2:1 Aa:aa = 1:1 aa 全是显性 全是显性 全是显性 显性:隐性 = 3:1 显性:隐性 = 1:1 全是隐性 分离定律的应用 1、一对相对性状遗传中亲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 (2)已知后代分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