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16541

4.1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20371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2-2023,必修,选择性,科版,生物,学期
  • cover
(课件网)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问题探讨 1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2 目录 免疫系统的组成 3 课堂小结 4 课堂检测 5 1 概述免疫系统的功能; 2 分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的关系,构建免疫系统的组成模型。 教学目标 1907年,威尔逊(H.V.Wilson)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海绵做了一个实验。他用机械方法将海绵体分成单个细胞,当把两个不同种属的海绵细胞在体外混合时,分离的细胞迅速重新聚集成团。有趣的是,只有同种细胞发生聚集,每个聚集体只含同一种着色的海绵细胞(图4-1)。这是什么原因呢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这是细胞识别的结果,细胞膜表面具有相同糖蛋白的海绵细胞相互识别并聚集。 1907年,威尔逊(H.V.Wilson)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海绵做了一个实验。他用机械方法将海绵体分成单个细胞,当把两个不同种属的海绵细胞在体外混合时,分离的细胞迅速重新聚集成团。有趣的是,只有同种细胞发生聚集,每个聚集体只含同一种着色的海绵细胞(图4-1)。这是什么原因呢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1 一、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1 抗原 抗原分子可以是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也可以是细菌分泌出的毒素。 概念 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称为抗原。 组成 病毒 细菌 本质 抗原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蛋白质,有时也可能是多糖或脂类。 一、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外来细胞并进行清除,这需要依赖于外来细胞表面的哪种物质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一、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化学本质 除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是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 特点 糖蛋白 机体内部衰老、破损的细胞或癌变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这些细胞表面的MHC是否发生了改变 是。细胞MHC结构发生改变后才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将其作为“非己”成分进行清除。 一、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3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非己”成分给予排斥,这是机体保护性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 监控和清除功能 机体内部衰老、破损的细胞或癌变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免疫系统的组成 2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 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主要是指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器官 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和脾,它们是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 2 中枢淋巴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生产免疫细胞的场所。 1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胸腺 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骨髓 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淋巴结 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脾 外周淋巴器官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来源: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 。 种类: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 2 免疫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2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和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等。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2 免疫细胞 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