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奇光异彩的金属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B.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C.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炊具 D.盐酸易挥发,可用于除铁锈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某温度下,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 B.将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盐酸中 C.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往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往水里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较多说明是硬水 4.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A.石灰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C.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5.下列课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探究氧气含量对燃烧的影响 B. 探究生锈的条件 C.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 探究水的分解 6.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铜,可能含有镁和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铜,一定不含有镁和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7.下列图象中,坐标标示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反应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电解水 B.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C.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D.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 8.下列有关金属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 B.钢是纯铁 C.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纯铜硬度高于黄铜(铜锌合金)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 10.“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但有时水也可以“生火”,比如将过氧化钠(Na2O2)用脱脂棉包裹,再向上面滴加水,脱脂棉一会儿就会发生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H2O ==== 4NaOH + O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同时也能隔绝氧气 B.脱脂棉是可燃物 C.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11.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探究水对铁生锈是否有影响 B.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 B.B C.C D.D 1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铁生锈 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D.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则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4Fe+3O22Fe2O3 氧化反应 B.2Cu+O2 2CuO 化合反应 C.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