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028168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 (含解析)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1409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学制,五四,人教,化学,二氧化碳
  • cover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 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体现该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灭火 B.铜丝用作导线 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D.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用作电极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氧气用于气焊 D.活性炭用于净水 3.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都必须达到高温条件才能进行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4.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B.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B.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铁反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6.关于CO与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CO能燃烧、具有毒性 C.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D.CO和CO2性质、用途有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种类不同 7.将含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的10gCO和CO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O后,再使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可生成白色的沉淀的质量为 A.15g B.20g C.30g D.40g 8.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①从f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 A.④③①②③ B.③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③ D.②③④①③ 9.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 B.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 C.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D.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0.下列气体中,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A.H2 B.O2 C.N2 D.CO2 1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氧化碳有毒,是因为—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C.金刚石、石墨、C60是碳的单质,其物理性质相同 D.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活性炭用于净水 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C.石墨作电池电极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3.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t2)三个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分别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 B.t1时刻,甲和丁的质量比为5∶7 C.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00 g,如果再增加20 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 D.若丙是Cu、丁是CO2,则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4.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氯酸钾和高锰酸钾 观察颜色 B 双氧水制氧气后二氧化锰的回收 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16.水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_____方法制得蒸馏水:②活性炭因具有_____性可以净化水。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