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028172

7.1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日期:2025-11-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1410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上海,教版,化学,九年级,解析
  • cover
7.1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均正确的是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分类 A 纯碱 Na2CO3 碱 B 酒精 C2H5OH 有机物 C 水银 Ag 金属单质 D 干冰 H2O 纯净物 A.A B.B C.C D.D 2.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冰、干冰、CO2 B.氧化钙、熟石灰、Ca(OH)2 C.乙醇、酒精、C2H5OH D.甲烷、天然气、CH4 3.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属于碱 B.乙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乙酸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1 D.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4.吡唑啉(C3H6N2)是生产折叠手机屏幕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吡唑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吡唑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吡唑啉由11个原子构成的 C.吡唑啉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吡唑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g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相符的是 A.酒精用作燃料—一可燃性 B.石墨用作电极—一质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一一密度比空气大 D.焦炭用于冶炼金属———碳单质的稳定性 6.下列关于酒精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与空气接触即可燃烧 B.酒精在桌面上发光、应立刻用水扑灭 C.酒精灯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D.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透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7.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氧气 B.硬水 C.甲烷 D.氯酸钾 8.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带火星木条区别空气、氢气、和氧气 C.用闻气味方法区别蒸馏水和酒精 D.用看颜色方法区别二氧化锰和五氧化二磷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物质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甲烷和氢气 分别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气体,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干冷小烧杯 B 检验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盐酸 取样,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C 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少量氯酸钾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D 分离K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10.苯甲酸(C7H6O2)作为食品如香肠、番茄酱、芥末等的调味剂,和黄油及许多其他产品的防腐剂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苯甲酸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苯甲酸属于氧化物 C.属于有机化合物 D.一个分子由15个原子构成 11.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被动吸烟对身体健康无害 B.室内使用煤炉要防止CO中毒 C.75%的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作为保护气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由于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元素种类不变 B.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C.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 D.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也一定是有机物 13.下图是甲转化为乙醇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②都为化合反应 B.该过程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 C.整个转化过程有2种氧化物 D.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可杀灭新冠病毒 1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 B.酒精具有挥发性,可作溶剂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作干燥剂 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急救病人 二、填空题 15.化学在疫情防控中的价值。 (1)在疫情期间要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沾有油污的手,可用洗涤剂清洗,洗涤剂的作用是_____; (2)在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常使用自热米饭,自热米饭包装中的发热剂是_____(填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生石灰 D氯化钠 (3)常用75%的酒精溶液、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