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30178

第三单元第3课《反比例》大单元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日期:2024-05-0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25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三,师大,下册,数学,六年级
  • cover
反比例 第1课时 反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关系,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2.经历反比例关系有关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感悟函数与对应思想。 3.学生感受事物充满运动与变化,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1.情景游戏:对口令 ①多媒体出示六一班的同学一行60人到重庆方特科幻公园游玩的情境图。方特公园儿童票80元一张。 买票的数量(张) 1 2 3 4 5 …… 总价(元) 80 …… 思考:买票的总价与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反馈:买票的总价与张数成正比例。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票的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总价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并且它们的比值(票的单价)一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正比例的量所具有的三个特征。 (板书: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③比值一定) ②60个小朋友进行分组(对口令的同时用课件展示出下表) 组数(组) 2 3 4 6 …… 每组人数(人) 30 …… 从这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提问:小朋友的组数与每组小朋友的人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那么这两种量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大胆猜测,孕伏新知。 (1)请仔细观察表2的数据,每组人数和组数可能成什么比例? (2)你认为成反比例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特点呢?请大胆猜测一下。 有的同学从两种量变化的角度进行猜测,有的从变化的结果进行猜测。 2.分组研究,交流汇报。 到底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就来进行验证。 (1)出示验证要求。 ①仔细观察研究材料中的数据,看看你能发现每组人数和组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②用喜欢的方式把你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 ③完成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比一比,看谁发现有价值?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略) (3)教师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每组人数和组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每组人数和组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每组人数扩大,组数反而缩小;每组人数缩小,组数反而扩大。 ③每组人数和组数的乘积,也就是总人数不变,也可以说成乘积是一定的。 生活里像这样的两种量还有很多,是不是所有成反比例的两种量都具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呢?请看试一试:在游玩时候,老师需要换2元的零钞。 张数(张) 2 …… 每张面额(角) 1 2 5 …… 学生填表并用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3.寻找相同点,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①独立思考: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两组量,它们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 ③全班汇报,教师引导总结。 都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引起另一种量也变化,一种量扩大几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反之,一种量缩小几倍,另一种量反而扩大相同的倍数,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具有这样变化规律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这样的两种量,生活里有吗?请举例说明。 三、直观操作,加深理解 1.完成49页课堂活动1题。 用24个边长为1dm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把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填入下面的表格里,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长(cm) 宽(cm) 周长(cm) (1)看清题目,听清活动要求:先在头脑里拼一拼,实在有困难,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正方形学具;边拼边想:什么在变,什么不变?最后判断成何比例? (2)学生操作后汇报。 (3)教师引导总结。 2.完成49页课堂活动2题。 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几个宽为2cm的长方形,把围成的长方形的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