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036882

第9课《创造宣言》-高一语文同步教学课件(共26张PPT)(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45857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语文,PPT,模块,基础,人教,中职
  • cover
(课件网) 创造宣言 陶行知 据说篮球运动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球投进后就踩着梯子把球拿出来。一个小男孩看到大惑不解:为什么不把篮底去掉呢?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有了今天的篮网样式。 新课导入———创造性思维小故事 去掉筐底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现代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并且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鉴于陶行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作者简介 樵( )夫 豢( )养 陡( )然 烟囱( ) 中( )伤 走投( )无路 玄奘( ) 懦( )夫 塑( )像 遁( )词 鲁钝( ) 哑( )口无言 qiáo dǒu huàn nuò zhòng cōng tóu zàng sù dùn dùn yǎ 读请字音 鲁钝:愚笨,不敏锐。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yóu)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解释词义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思考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壹 贰 叁 第一部分(1-4):引出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 第二部分(5-11):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第三部分(12-15):以东山樵夫为例,指出创造要从点滴做起,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层次结构 肆 第四部分(16):发出创造宣言,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 文章批驳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借口,这五种借口分别是什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批驳的? 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自已太无能:⑤陷入绝境。 作者是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研读课文 文中事例所涉及的人物及其事迹   朱耷(dā)(八大山人)(1626-约1697),清初画家。南昌(今属江西)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他的绘画技法,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工书法,行楷学王羲之,纯朴圆润,自成一格。 文中事例所涉及的人物及其事迹 飞帝亚斯(菲狄亚斯),(Phidias,主要活动时期公元前448—432)古希腊雕塑家。雅典人。擅长神像雕塑。作品有建立在雅典卫城上的巨大的《雅典娜》铜像、有用象牙嵌金的奥林匹亚的《宙斯》像和《巴台农的雅典娜》,这些作品已不存在。据说巴台农神殿的装饰雕塑,也是在他领导设计和监督下完成的。这些装饰雕塑的主要部分现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全盛时期的代表作。 文中事例所涉及的人物及其事迹   米开朗基(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体现出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作品有雕像《大卫》、巨型天顶画《创世纪》、雕像《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