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038458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氧气的性质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574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 cover
《氧气的性质》 【设计思路】 (一)设计依据 1.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已经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但氧气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他们的头脑中氧气就是供呼吸、支持燃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尤其是氧气的一般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不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增进对观察类实验的感性认识,锻炼对观察实验中的相关现象进行系统收集、准确描述的能力;教师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实验,和学生间的讨论交流,使之能更快地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化学实验探究式学生的兴趣。 2.课标分析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课标)提出,对于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1] 因此,本课拟利用好演示实验和学生观察实验,尽可能多地使用对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更好地感知氧气的存在、性质的活泼,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形成一定的认识,激发对自主观察实验、对比实验学习活动探索物质的兴趣,锻炼观察实验中对相关现象进行系统收集、准确描述的能力和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是符合课标的上述精神的。 3.教材分析 《氧气的性质》是上海教育-出卷网-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二部分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通过选取与人类最为密切的天然物质氧气作为物质知识启蒙教育的素材,能帮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的关系。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它能与多种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在第二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及主要物质的用途,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素养培养内容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中安排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共同探讨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多重感官上认识、理解相关知识点,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把握,又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2.实施形式 (1)合作猜想———验证式实验 在实验探究一环节中,要求学生讨论→猜测制作带火星的木条时,放在集气瓶口还是瓶中的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验证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锻炼合作猜想实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加强观察→得出结论的实验能力。 (2)自主观察演示实验-合作探究实验式 在实验探究二、四环节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铁丝、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归纳总结同一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认识氧气的活泼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