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038464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水的净化 教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256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 cover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初中化学(沪教课标版)第三单元《走进溶液世界》第一节《天然水和自来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之一。水的知识学习位于氧气之后,二氧化碳之前,对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题围绕将天然水转变为自来水的水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水的净化学习体会身边处处有化学,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2)了解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实验探究,认识净化水的各种方法和净化程度; (2)学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整体实验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树立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化学学科方法; (2)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其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物质的分离提纯处于浅层次、生活化的认知,因此必须从学生熟知的身边事例入手,逐层分析,剖析原理,使学生的认知由浅入深,由零散至系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 难点: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 【引课】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福州有一条源远流长的母亲河,就是闽江。老师今天带了一瓶闽江水来,有没有同学想品尝一下?闽江水能喝吗,为什么?那你认为,在这瓶闽江水里有哪些类型的物质呢? 【提问】你为什么能看见它们? 【讲解】这些颗粒不溶解且颗粒大。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这类物质的直径>1x10-5m,称为不溶性固体。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你看不见的?为什么看不见? 【讲解】这些颗粒可溶解、颗粒小。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这类物质的直径<1x10-7m,称为可溶性固体。 【演示实验】用TDS笔测水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的量。TDS值越高,说明水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越多。 【讲解】水中还有细菌微生物,它的直径<1x10-6m,肉眼不可见。 【演示实验】老师今天还带了一瓶看上去清澈的自来水。我们也同样用TDS笔测一下它其中的可溶性杂质。 【提问】两种水中成分不同。实际上,自来水由天然水经过一系列净化流程得到的。所谓净化,就是水中杂质被去除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自来水厂。从取水口到家,经历了好多个环节,同学们,你们看得懂吗? 【演示实验】老师今天把一个mini版的自来水厂搬到了这里,模拟自来水厂的生成环节。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天然水到自来水的演变。首先,老师将这瓶加了点“佐料”红墨水的闽江水倒入瓶中,加入明矾溶液。开启磁力搅拌器对液体进行搅拌。大家看到什么现象?让液体流入第二个瓶中,静置一会,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此时,开启水泵。将上层清液抽出,通过第三个瓶子,在第三个瓶中从上之下分别是大石英砂、小石英砂和活性炭。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最后我们向支管中注入二氧化氯溶液。 【学生活动】这一系列步骤,同学们你们看懂了吗?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看不懂的想问的,都写在导学案的表格里。老师运用拍照上传。 【学生提问】 1、A装置中明矾的作用是什么? 2、B装置的原理和作用是什么? 3、C装置中石英砂有何作用? 4、C装置中活性炭有何作用? 5、C装置中能否全用活性炭? 6、C装置中活性炭和石英砂的位置能否调换? 7、D装置加入二氧化氯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同学们发现了问题,那下面请大家通过阅读资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 【学生问题解决】 1、明矾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把明矾水解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的过程称为絮凝。 2、B装置的原理和作用是什么? 刚才形成的絮凝体静置之后在重力的作用沉淀下来,这一过程称为沉降。 【提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