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61461

2023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名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663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届,试题,语文,考试,模拟,四次
  • cover
2023届石嘴山市名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共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学春天的到来,大量的科幻作品涌现,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这就引起了科幻到底应该是科普性更强还是文学性更强的争论。在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先生的主导下,科幻应该姓“科”的观点最终占了上风。那么我们用钱老的观点,即科幻应该是科学家头脑中的幻想来衡量当前大获赞扬的两部科幻影视作品《流浪地球2》和《三体》,显然,它们都更像是姓“科”,这两部作品还包含了未来科技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的幻想,甚至包含了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哲学思考。 如《流浪地球2》除了“太阳带来的氦闪末日使人类不得不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设定与科学原理偏离得远了点儿之外,其中大部分太空科技和信息科技的内容都应该是符合基本科学原理的。虽然,未来的技术路线是不是朝着那个方向走,或者说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是否容许那些方向成为现实并不是十分确定。但是这些技术场景也许就是存在于科学家和工程师头脑中的梦想。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人类为了生存下去选择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故事背景,就成就了一个可以说是基本上姓“科”的科幻电影。 关于姓“科”的特点,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那就是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或许真的会有贡献。回头看库布里克导演的经典电影《2001太空漫游》,其在1968年上映时,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还在研制过程中。直到1969年7月20日,人类才第一次真正登上了月球,比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人类登月晚了1年。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科学幻想走在前面,而人类科技的发展走在后面的例子。因此,识别一个科幻作品是否真的姓“科”,就是看看它其中的科技内容,是不是在多年后真的实现了。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科幻和现实之间的互动。与此类似的,有些科学家的梦想并不违背科学原理,但是目前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技术实现途径,比如通过基因再造生命,《侏罗纪公园》有涉及。但这仍然可以属于姓“科”的科幻范畴。那些不违反科学原理,但是仍未实现的幻想,正是当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回到我们当前面对的中国科幻影视如何发展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发展更多的姓“科”的科幻作品。这确实很难,需要更多的姓“科”的科幻文学作品(IP)作为基础。当然,如果创作者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背景,就再好不过了,就像刘慈欣本身就是一个电脑工程师一样。中国有9000万科技从业人员,我相信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可以将其编成故事,那就是科幻的故事。他们可以让这些梦想在故事中,乃至在改编后的科幻影视作品中变为“现实”。 为了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目前科幻影视作品中,通常都是写灾难故事。这种故事具有最大的张力,并在这种张力下容易暴露人性的善与恶,产生共情,从而使创作者可以将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投射给他们。但是,这类故事讲多了,就难免会雷同。 好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科技大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我们很多的科技领域正在从跟踪走向引领,大量新的科技梦想将在未来20-30年内逐渐涌现。这就为中国科幻作品和影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创作温床和超越国外科幻的机会。 (摘自吴季《中国需要更多姓“科”的科幻作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