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下科学第三单元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练习 一、单选题 1.某集气瓶中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采用的物质是( )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黄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火上浇油”能灭火吗 某科普节目中,消防队员将冷的食用油沿着锅边缘缓慢倒入正在燃烧着的油锅中,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了。“火 上浇油”能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B.清除可燃物,阻止燃烧C.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有关生成物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铁 硫 木炭 氢气 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水 A.A B.B C.C D.D 5.固态二氧化碳可作制冷剂,其俗称为( ) A.干冰 B.冰 C.温室气 D.人工气 6.消防安全,人人有责。学习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是非常必要的。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7.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8.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D.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9.“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B.其分子间隔比普通二氧化碳要大 C.其分子不再运动D.该物质为混合物 10.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中进行白磷燃烧实验,在白磷被点燃至装置恢复到室温的这段时间内,集气瓶中的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最接近的是( ) A.B.C. D. 11.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 ) A.木炭 B.硫 C.石蜡 D.红磷 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3.普通灯泡的灯柱上常涂上一层暗红色物质,目的是除去灯泡中的少量氧气,以延长灯泡的寿命,这种物质是( )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蜡烛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5.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飞机播撒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