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81189

浙江省重点中学拔尖学生培养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62761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浙江省,试题,语文,考试,适应性,6月
  • cover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荆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 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 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一5题。 材料一 词原是歌筵酒席问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 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中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 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 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采换一种较新的就法,我以为比 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 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 “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統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 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满性情,形诸舞咏。” 又说:“若乃春风春乌,秋月秋蝉,夏云署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请诗者也。”陆机的《文赋》 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 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 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 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 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 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项 鼠硕鼠,无食我泰。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上,爰得我所。”是用一 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袁现 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 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 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繁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客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 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 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 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 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 北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 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 浙省重点中学拔尖学生培养联盟高三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