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课题 《绿色植物的呼吸》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设计、开展探究实验,学生模仿分析实验,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原理,独立开展、分析实验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是:采用从局部到整体、从定性到定量的逻辑顺序展开,首先由教师演示种子呼吸的实验验证;其次让学生动手探究不同植物六大器官的呼吸,总结植物的呼吸现象;然后由整株海棠植物体不同器官的二氧化碳定量测定证明同一植物体及其各器官都要进行呼吸,最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课堂上学生都是在认真观察和分析表达中进行的,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京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生物的呼吸》中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人的呼吸之后,学习植物的呼吸相对较为容易,也为后面第四节呼吸作用概念的提出做了铺垫。因此本节课通过探究实验直观展示植物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中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经对设计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和设置对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实验设计、分析和得出结论几方面还有欠缺,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探究、分析实验为主,帮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构建概念,从而纠正学生“植物呼吸产生氧气”的错误前概念,从而在实验设计、逐步操作、描述呼吸现象、分析试验数据等方面培养细致严谨的科学意识。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2.说明植物体及各器官都要进行呼吸。能力目标:1.设计实验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2.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和描述现象、表达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真观察并如实描述实验现象,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养成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推断植物呼吸现象,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实验原理,能独立设计、开展探究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与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植物的呼吸PPT课件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黄豆种子、煮熟后干燥黄豆种子、胡萝卜、生姜、菠菜叶、桃花、小西红柿、开花的海棠植株;黑色塑料袋、报纸、集气瓶、双孔胶塞、分液漏斗、大烧杯、小烧杯、玻璃弯管、胶皮软管、夹子、燃烧匙、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清水。二氧化碳传感器。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相信咱们同学家里都会有盆栽,绿色盆栽有什么好处啊?有这么多优点,我们把绿色盆栽都放在卧室好不好呢?答案就在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绿色植物的呼吸》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给出答案。 学生回答美观、净化空气等。由生活中常见问题引发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 探究一种子的呼吸演示实验(消耗氧气) 说到植物的呼吸,我们会想到人的呼吸,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绿色植物也有呼吸,他们的呼吸过程与人一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植物的呼吸。 首先我们以种子为例探究它的呼吸,请看老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在两个相同容积的广口瓶内放置了等量的黄豆种子,然后盖好胶塞密封,置于相同的环境14小时。区别在于一瓶是萌发的种子,生命活动旺盛;另一瓶是煮熟以后干燥的种子,组织细胞被破坏,没有生命活性。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怎样检测种子呼吸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呢? 很好,我们用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现象来验证。首先点燃蜡烛,然后打开胶塞,迅速放入燃烧的蜡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我们得出了结论:种子的呼吸和人一样,消耗氧气。 人的呼吸除了消耗氧气,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植物也一样吗?我们仍然通过实验来验证。首先,我们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