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94640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96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教案,2022-2023,学年
  • cover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词的常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2、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了解青年毛泽东的主要事迹 3、借助注释,读懂词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电视剧的视频———励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引出对毛泽东同志和创作本首词背景的讨论。 请学生看教材上的彩图: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的手迹,简单介绍毛泽东同志的事迹,特别是青年时期的胸怀国家的气度和在第一师范的事迹。 背景介绍: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朗读: 教师范读,正音:舸(gě),怅寥廓(chàng liáo ) 学生朗读, 教师指导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四、合作交流 1、学习词的前三句 a、疏通大意 b、调整词序 c 、初步感受词人形象 提示: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 2、 赏析写景句 讨论:写了哪些景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远眺:群山→山红林染如画; 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 近观:江中→水碧船急驶 俯视:水底→鱼儿轻快畅游。 c、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明确: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d、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e、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明确:无。原因在于词中的秋是活泼的、美好的。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也在描绘中蕴涵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通过对本段所写秋景和古人笔下秋景不同情调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3、学习直接抒发作者豪迈情感的句子. 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a、大意是: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