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94818

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常考图像2 统计图复习复件(共14张PPT)

日期:2024-06-1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6907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PPT,14张,复件,复习,统计
  • cover
(课件网) 素能三 五类常考图像 常考图像2 统计图 (2022·广东选择考)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解析: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排名前两名的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 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 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 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 √ (2)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使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使工业区等用地规模扩大,带动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符合题意;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 在解答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观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图的表面形象迷惑。判读统计图的基本方法: (1)认真阅读材料和图名。 (2)认清图例、注记。结合图名和图例、注记等审清统计图表达的确切含义。 (3)获取图示信息,描述和判断统计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如数值变化趋势(上升、下降、波动等)、变化速度(快、慢、幅度等)、变化规律(周期性、季节性等)、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等。 (4)在上述判读的基础上,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成因。 (2022·济南二模)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图示意西安7月份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观测时段内,城市热岛强度(  ) A.夜强于昼 B.夜向昼加强 C.中午最强 D.日出最弱 解析:据图可知,白天城市热岛强度小,夜间城市热岛强度大,A正确; 夜间向白天过渡,热岛强度减弱,B错误; 热岛强度中午最弱,日出前后最强,C、D错误。 √ 2.夜间西安城区温度高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 A.郊区夜间储存热量多 B.城区白天储存热量多 C.城区风速大,散热快 D.郊区风速小,散热慢 解析:第2题,在白天,由于城区人类活动排放的热量比郊区多,城区储存的热量也多,夜间城区建筑密集,风力小,散热慢,降温慢,所以城区夜间温度高于郊区,B正确; 郊区人口少,白天人类活动排放热量少,夜间储存热量少,气温较低,A错误; 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使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C错误; 郊区风速大,散热快,D错误。 √ (2022·泉州一模)随着中国农业商品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露天种植模式逐渐被耕地利用“大棚化”取代。耕地利用“大棚化”指的是大棚面积扩张及其所占耕地面积比例提高的现象。下图为我国四大地区2006年和2016年耕地利用“大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2006—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均有提高,说明(  ) A.城市化进程使基本农田急剧萎缩 B.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C.大棚种植是高产稳产的耕作模式 D.乡村聚落空心化较严重 解析:耕地利用“大棚化”指的是大棚面积扩张及其所占耕地面积比例提高的现象,与耕地总面积大小无直接关系,A错误; 耕地利用“大棚化”需要一定的农业技术与农业人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不利于耕地利用“大棚化”,B错误; 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