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97814

5 搭石教案(共2个课时)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67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搭石,教案,2个,课时
  • cover
5 搭 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挽”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单元导读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本单元通过《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为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和实践运用机会。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现在,就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第1课时 一、诗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首刘章的诗 《故乡》 魏峨群山,百花烂漫; 小溪流水,弯弯、闪闪; 林中鸟儿,喧喧、翩翩; 朴实的乡亲,憨厚的笑靥, 当时英雄两鬓斑, 还有虎羔似的青少年…… 故乡啊,你是我心中的好诗篇! 2.引导学生发现:故乡非常美 3.小结: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的简介)有人称他是“农民诗人”,家乡的人物,燕山的草木,山水鱼鸟,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还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搭石》。 4.出示课题。 二、借助导读,明确方法 1.出示课前导读 用较快地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①这段话给了我们怎样的提示? ②生:这个导读内容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我们快速读文,记下所用的时间;二是给我们提出了建议,告诉我们怎样去快速读文。 2.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快速读文,并记录一下所用的时间。 3.学生默读课文,同学们用了多长时间?举例说说你们是怎样阅读的。 4.学生汇报交流: (1)交流默读时间。(4分钟、5分钟、6分钟等,时间长短不一)。 (2)生交流阅读体会。 生A.我就是按照导读去读的,一直读下去,没停。比如“汛期”这个词我不懂,但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了。 生B.我也是这样,一直读下去。我读到第3自然段开头的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我没有回读。我一直往下读,读着读着,对这句话好像有一些理解了。 4.老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知道,大家已经领会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去读,暂时放下不理解的地方。因为这些都不影响我们读懂文章的大致内容。 5.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什么是搭石呢?你怎么理解“搭石”? (1)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2)出示图片,理解间隔。 看着图片说出“二尺左右的间隔”中的“间隔”就是“距离”的意思。 (3)理解家乡人对搭石的细心态度。 搭石的时间是秋天,搭石要求的石材要求平整方正,摆放的间距要求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的样子要横着摆放一排。从文字中不难看出家乡人对搭石非常用心。 三、初读课文,识写生字词 1.学习生字词。 师:大家对课文有初步理解,现在我们一起认读这课的生字词。请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1)跟老师读词语(课件出示:我会读) 汛期 间隔 谴责 懒惰 平衡 协调 人影绰绰 访友 脱鞋 挽裤 平稳 (2)请积累下面的词语,把它们记录下来。 出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