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02825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3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之解决问题(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151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除法,分数,人教,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
  • cover
一、作业设计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之解决问题》 二、作业设计类型 课时作业 三、作业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中的关键句列出数量关系等式; 2、学生能用掌握的数量关系等式列出方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回顾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设计方案 一、写出下列数量关系式 1、两人合作工作时间= 2、一根绳(包括剪掉的和剩下的)长28米。 数量关系式: 3、小雁塔比大雁塔的 少5米; 数量关系式: 4、上册页数的 于下册页数的 ; 数量关系式: 二、应用题 1、一根绳长28米,剪掉的恰好占剩下的 ,这根绳子剪下了多 少米?(画线段图再方程解答) 2、小雁塔高43米,比大雁塔的 少5米,大雁塔高多少米?(列方程解答) 3、一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页数的 等于下册页数的 。若下册为154页, 上册为多少页?(列方程解答) 这部书上、下册共有多少页? 4、一项工程,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8天完成,这项工程先由甲做2天后,剩下的由甲、乙两队合做,剩下的几天可以完成? 五、设计理念阐述 一、设计理念 在小学学习阶段,作业是帮助学生们巩固数学课堂所学知识的最佳办法。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而写作业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十分的重要部分。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与原来数学作业的设计有所不同。所以,当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以新课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改变来灵活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中作业设计的原则,并根据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希望能够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 二、内容依据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都认识到,作业不是课堂教学遗留下来的附属品。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多多关注学生们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巧妙地设计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不仅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基本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三、形式特点 第一,作业的设计不但要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考察,而且要兼顾趣味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和做法都会比较幼稚,非常感性化。如果作业中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考察而缺乏趣味,学生们有可能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第二,作业设计要灵活、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都限定于书面作业,这种模式虽然利于老师的批改,却容易使学生们的思维变得僵硬,不能够灵活思考、解决问题,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数学素养。 第三,作业设计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知识源于实践,小学数学作业也不例外,应该延伸向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将数学作业设计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现在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千篇一律,都缺乏层次感。过于统一化的作业无法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并完成,这样尽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作业,但是对树立学生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并没有帮助。 四、目标预期 老师们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当讲究适当的方法,将重点突出在数学的实践性、趣味性以及生活性,使学生们潜移默化的被数学的魅力感染,从而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第一,从趣味化入手,展开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其他作业设计有所不同,老师们在设计作业之前需要将学生们的客观特性加入考虑范围之内,了解、掌握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心理动态,根据他们的变化随时调整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学人员应该从这点出发,用学生们的心理动态以及思维模式入手,让枯燥单一的数学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