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07767

13.2预防传染病课件(共30张PPT)-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39797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2,预防,传染病,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3.2 情境导入 这是在一张新冠肺炎肆虐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医生穿着防护服给患者治疗。想一想,医生为什么要这么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关于新冠肺炎的知识呢? 学习目标 1.描述传染病的特点、认识病原体; 2.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认识几种常见的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交流分析能力、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5.认识到传染病的特点和危害,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难点 整体感知 1.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 、 、 、 等都是病原体。 2.传染病具有 和 的特点。 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 、 和 三个环节。 4.常见的传染病: (1)蛔虫病:一种常见的 寄生虫病。通过 传播。 (2)流行性感冒:一种 传染 病。通过 传播。 (3)肺结核:一种 传染病。通过 传播。 (4)病毒性肝炎:多种 传染病。 通过 。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一种 传染病。 通过 传播。 病原体 病毒 细菌 真菌 寄生虫 传染性 流行性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消化道 饮食 急性呼吸道 空气、接触 慢性呼吸道 飞沫和尘埃 肝炎病毒引起的 饮食或注射带病毒的血制品或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感染 病毒引起的 接触 传染病 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都是病原体。 SARS病毒 炭疽杆菌 头癣真菌 蛔虫 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性 流行性 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播途径 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患者 病原体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等方式。 空气传播 水传播 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土壤传播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中止传染病流行的方式 (1)控制传染源 治疗病患 掩埋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 室内消毒 消灭蚊虫 (3)保护易感人群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注射疫苗预防疾病 辨一辨 隔离病人 勤洗手 清洗蔬菜水果 戴口罩 检查身体 认识几种常见的传染病 1.蛔虫病 类型: 病症: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消化道寄生虫病 厌食、营养不良、贫血、腹痛 蛔虫卵 粪便内含蛔虫受精卵的人 饮食传播 预防蛔虫病 1.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不随地大便; 3.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4.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不喝生水; 5.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 6.消灭苍蝇; 2.流行性感冒 类型: 病症: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热、全身酸痛、头痛、咳嗽等症状 流感病毒 流感患者、流感病毒携带者 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预防流感 1.流感期间,注意室内通风,对公共场所和室内消毒; 2.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出入佩戴口罩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并及时洗手; 3.加强锻炼,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4.患者应自觉将自己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 5.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肘遮掩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3.肺结核 类型: 病症: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全身不适、倦怠、痰中带血或咯血、下午常有低热、面颊潮红 结核杆菌 肺结核患者 飞沫和尘埃传播 预防肺结核 1.按时接种卡介苗; 2.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及时隔离和治疗;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 4.室内经常通风,湿式清扫; 5.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4.病毒性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