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14309

14.2 《变形记(节选)》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65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2,变形记(节选),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
  • cover
教学课题 《变形记》(节选) 课型 新授 学情分析 这是高一学生第一次学习表现主义文学的作品,学生难以根据课文节选把握小说主旨。根据对学生的阅读调查,同学们认为《变形记》课文文本略有难度,能够基本理解小说的情节。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学习提示,同学们能够感知小说的社会批判性。本篇小说比较能引起学生兴趣,针对小说的情节,学生能够提出“为什么格里高尔会那么努力地想去上班”、“为什么格里高尔对于自己变成甲壳虫一点也不惊讶”、“为什么格里高尔会变成甲虫”等与主旨关联的问题,但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才能解决疑问,理解主旨。 教学目标 1. 通过品味小说中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把握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 2. 把握小说所表现的关于人的“异化”的主题,理解小说在荒诞中透露出的对真实社会人生的揭示,体会作品对社会现实深沉的批判。 3.学习表现主义的写作手法,赏析小说运用的象征手法,理解寓于荒诞中的生活真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分析并对比格里高尔变形前后与家人心理变化,挖掘人物性格,分析变形原因。 难点:把握小说所表现的关于人的“异化”的主题,理解小说在荒诞中透露出的对真实社会人生的揭示,体会作品对社会现实深沉的批判。 教学准备 PPT 优化方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23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情景导入 不断运动的生活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 ———弗兰茨·卡夫卡 二、知人论世 (一 )作者简介 卡夫卡(1883年-1924),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卡夫卡的作品文笔明净而想象奇特,寓意丰富而晦涩。他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述惘,遭受压迫而不敢也无力反抗。卡夫卡被许多20世纪文学流派追奉为先驱。有一个词语,即“卡夫卡式”的,就是用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里那样离奇的现象。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仅有少部分卡夫卡的作品是在他生前出版的:故事集《沉思》、故事集《乡村医生》和刊登在文学杂志上的单一故事作品(如:《变形记》)。 写作被他视为唯一立足之地的精神生活。 相关补充: 1、卡夫卡名言: (1)精神只有在不成为支撑时,它才会自由。 (2)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3)害怕失去饭碗,这种恐惧心理败坏了人的性格。生活就是这样。 (4)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 (5)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 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2.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二)创作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