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41287

(7)古代诗歌鉴赏(一)——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264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作业,暑假,统编,高二,语文
  • cover
(7)古代诗歌鉴赏(一)———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其二) 唐 杜甫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奔波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游览位于郊外的韦曲,美丽的春色充满视野。 B.首联“乱”字生动传神,既写水流不循常道,又暗示时局的动荡不安。 C.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感慨说奔波怎么能让容颜不变,蕴含深沉。 D.本诗最后两句写薄暮时分将与公子一起回去,照应了题目的“奉陪”。 2.古代文人常常借用“鸟”这一意象寄托情感。这首诗中“鸟”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题吴江 刘仙伦 重唤松江渡。叹垂虹亭①下,销磨几番今古。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鸥鹭。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潮正落,日还暮。 十年到此长凝伫。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②。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俄皓月、飞来烟渚。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③。歌欸乃,过江去。 【注】①垂虹亭,江苏吴江长桥上。苏轼自杭州移高密时,曾与张先等在此饮酒。②西晋张翰为吴郡人,秋风吹起时想到家乡的莼羹鲈鲙,辞官归去。③古代神话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客星犯牵牛时,就是有人乘槎至天河。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虹亭下江流不息,今古多少风云变化,“销磨”二字蕴含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 B.上阕关联与苏轼相关的人事,风景依旧,问坡仙何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追慕之意。 C.天水相连,日暮苍茫,词人伫立其间,深感潮起潮落、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 D.本词以唤渡开始,以过江结束,中间融抒情、写景于一炉,构思新巧,情感跌宕。 4.本词下阕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淮注 白居易 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 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 [注]宝历元年(825),白居易赴任苏州刺史途中作。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淮水水面宽阔的特点,尽管风平浪静,诗人想要渡淮也很困难。 B.额联描写眼前真实之景,巧妙化用了王维的诗句,遣词新颖又贴切。 C.颈联视听结合,描绘了淮河的暮春之景,“急”“残”与题日“渡”相照应。 D.诗中的一清流”既写淮水的清澈,又写诗人为官之清廉,品行之高洁。 6.淮水水阔,诗人舟行水上尽享这无风的淮河盛景。这与张孝祥泛舟洞庭湖,在《念奴娇·过洞庭》上阙所描摹的洞庭之境颇为相似,但情感却有所不同。试简析两者的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①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②仍教到处随。 【注】①箨: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皮、笋壳。②簟:一种轻便细巧的竹席。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插”“编”“护持”等一系列动词,描写了诗人劳动的繁忙和对新竹的喜爱。 B.陶醉在繁茂的竹林深处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不觉间赤日西沉,凉风吹起,秋天已到。 C.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逼真地再现了新竹成长过程,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影。 D.本诗作为七言律诗对仗工整,情景两契,意境双偕;语言简练质朴,清新自然。 8.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