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48267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5490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
  • cover
(课件网) 在浩如烟海的诗坛,有一类诗人,他们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放旷达,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浑悲壮,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磅礴瑰丽,也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思乡思亲,他们就是边塞诗人。 其实,边塞诗人也不乏缠绵细腻、清丽婉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领略他笔下边塞的景象。(板书《浣溪沙》纳兰性德) 新课导入 课题《浣溪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这首词的相关背景。   理解这首词的写作内容。 体味这首词白描手法的巧妙运用。 体会词人表达出的复杂的情感。   朗读并背诵全词。 学习目标 1 2 3 4 5 【纳兰性德】(1655—1685),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打虎山巡边,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读诗 1、听诗歌朗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2、学生朗读诗歌。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互读、自读、指名读; 浣(huàn)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pàn)行,北风/吹断/马嘶(sī)声,深秋/远塞(sài)/若为情。 一抹(mǒ)/晚烟/荒戍(shù)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读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①行,北风吹断马嘶声②,深秋远塞若为③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④,半竿斜日旧关城⑤。古今幽恨几时平! ①那畔:那边。 ②“北风”句: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③若为:怎样的。 ④戍垒:边防驻军的营垒。 ⑤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悟读 1、这首词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点拨】意象:北风、晚烟、营垒、城堡、落日。特点:萧瑟、冷清、破败。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点拨】北风呼啸,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声;深秋遥远的边塞,使人不禁神伤。渲染了边塞荒凉萧瑟的氛围,抒发了词人奉命出塞的怅惘之情和迷茫情绪。 3、赏析“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点拨】一抹晚烟袅袅升起,边防驻军的营垒显得更加荒凉,夕阳照在关塞的城堡上。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4、这首词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 【点拨】1)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 2)深、远、晚 、荒、 旧等一系列形容词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 晚烟 、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之感。 3)另外一、半这两个量词,实际上展示的也正是与丰富、繁多完全相反的 萧疏、稀薄之感,映衬塞外空阔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