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6388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学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3072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综合,探究,驱除鞑虏,五族共和,学案
  • cover
综合探究一:从“驱逐鞑虏”到“五族共和”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了解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过程。21·世纪*教育网 2、了解“驱逐鞑虏”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明白清末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3、知道“五族共和”取代“驱逐鞑虏”的历史背景,明确民族观念的转变与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中华民族的逐步形成的意义 2、难点:“五族共和”取代“驱逐鞑虏”的内涵 三、自主学习: 1、感受“多元一体”:汉族的前身是_____,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_____的趋势,_____ __一词出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交流汇聚,不断融合,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民族。人们用_____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 2、探究“驱逐鞑虏“ (1)清朝后期,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_____,极大的激发了_____的觉醒。其中_____战争对中国人的冲击特别大, 年康有为等发起成立 。2-1-c-n-j-y (2)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①1903年—1904年,英军入侵_____; ②1905年,日本将中国的_____、_____以及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全部掌握到自己手中。  21*cnjy*com ③1910年,俄国酝酿_____独立。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革命者认识到要民族富强,必须要推翻 的专制统治。 3、走向“五族共和” (1)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将_____,才能抵御外侮,防止列强瓜分中国。【来源:21cnj*y.co*m】 (2)孙中山将斗争矛头明确指向清朝专制统治,主张中华民族内部_____。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_____的思想,促成了现代_____的初步形成。 (3)_____的说法把中国各族人民看成一个整体, 的名称从这时得到广泛传播。【版权所有:21教育】 四、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正是在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实现的。……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认同并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成为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胡族君主身体力行,经济上鼓励农耕,政治上采用汉制,文化上研习汉籍、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试验本)第47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卷网- (1)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胡族君主”是如何“身体力行”,“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的? (2)“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有何特点?其意义如何?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21cnjy.com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3)根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 (4)从材料二中可知,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1924年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出处:21教育名师】 ———栾锦红《孙中山研究的新台阶———中山学”》 (5)根据材料三,指出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