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71133

7《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55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 cover
《 *7.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通过小组合学,把读文中遇到的不明白词句,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教学准备】课件、《西游记》片头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 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从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 2.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较难的词句 评价内容及标准: 合学: (1)找出5个以上的词语,人人能说说自己对难理解词语的解读★ (2)能用1-2句话基本把课文主要内容说一说★ 展学: (1)代表小组交流★ (2)点评补充★ 【评价方式】组内互评 1.出示生字词 “遂”读suì(第四声),“迸”读bènɡ(后鼻音) 多音字“呵”,在文中作语气词,同“啊”,但与上文“呵呀”的“呵”读ā不同,本课读轻声。 2.学习活动:自学,完成以下两个学习任务: (1)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由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大致猜懂后就继续往下读。 (2)引导学生围绕课题“猴王出世”,说说课文有哪些人物,写了什么事,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有一天它与群猴发现一处瀑布,它第一个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于是被群猴拜为猴王。 3.合学:小组交流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猜读。 4.展学:小组交流 预设: (1)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明白“抓耳挠腮”写的是猴子们的动作。 (2)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可以帮助理解词语。从“喜不自胜”的“喜”可以理解这个词语指的就是非常高兴;“瞑目”是闭眼的意思,“瞑目蹲身”就是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3)联系上下文能理解“大造化”指的是大福气、大喜事。 (4)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可以知道“石碣”是指石碑。 5.出示文中较长的、难理解的句子,指导学生大致猜读句子的意思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教师点拨: ①引导学生根据句子中“迸裂”“石卵”“石猴”等词语,联系影视剧片段或阅读经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这句话说的是石头裂开,石猴出世。 ②提示学生:“内育仙胞”一词如果读不懂,可以先往下看,读到“产一石卵”“化作一个石猴”,就能大致明白这里是说石猴从石头里孕育出来。 ③引导学生通过“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灵通之意”等词语,感受到这块石头很有灵性。 (2)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教师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一想文段大意,联系句子中的“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这句话大概说的是众猴在拜石猴为王。 6.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石猴领众猴进入水帘洞安家,众猴拜石猴为王。 三、再读课文,复述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过程 【评价内容及标准】 (1)小组分配任务,做到人人说一部分★ (2)把难理解的词句转变成自己的话说一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