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76395

苏少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恰利利恰利

日期:2024-06-0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527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少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七
  • cover
学 科 小学音乐 课题名称 恰利利恰利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择了一系列充满欢乐情绪的中外音乐作品,意图以这些优秀的作品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所传递的快乐,增进对音乐的理解与喜爱。 歌曲《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名来自于歌曲中的印尼语衬词。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印尼农家人在田间劳动时的热闹景象。全曲共五句,除第五句衬词的节奏有些变化外,其余都以基本节奏型X XX X X ︱X X X ︱贯穿全曲。虽然相同节奏型反复出现,却无单调冗长之感,反而更显纯朴和欢快。第五句分成两个声部,第二声部先唱,第一声部是第二声部节奏的浓缩和模仿,用“弱”的力度衬托在第二声部的长音中,好似回音的效果,使人感到意犹未尽。 二、学情分析: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个性差别大,这个年龄段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其次,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导致他们情绪不稳,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最后,进入少年期的三年级孩子们,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但自控力又不强,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快乐地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能与同学分声部合作演唱歌曲,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魅力。 2、知识与技能:能够唱准歌曲的前八后十六节奏组合,了解乐句的衬词,把握歌曲演唱的情感,并能在相互合作中为歌曲创编情境与动作。 3、过程与方法:采用听、唱、动、演、等多种音乐艺术表现手法,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个人潜能,培养合作创新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掌握贯穿全曲的节奏型X XX X X ︱X X X ︱;并用有弹性的声音唱出田间劳动的热闹景象。 教学难点:能与同学分声部合作演唱歌曲。 五、设计思路与教法分析 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导图 1、情景带入法:创设印尼旅游的情景,以旅游线路为主线,通过看大海、找美食以及住房屋等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听唱法、节奏练习法:以衬词演唱为切入点,在歌曲《恰利利恰利》的旋律伴奏中加强学生对歌曲旋律节奏的听觉记忆。 3、律动法:在田野劳动情境中创设锄地和播种的节奏律动,在实际劳作的动作中,感受庄稼人干活的忙碌氛围。 六、课前准备:PPT/多媒体/简易安格隆等 课前欣赏:播放《恰利利恰利》进教室。 课前游戏巡音找物 【设计意图:熟悉旋律。】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要邀请同学们来一场印尼之旅,说到印度尼西亚我们在上个学期就学习过一首他们国家的歌曲《木瓜恰恰恰》,歌曲里唱到了非常多的热带水果,让我们一起唱一场吧!”。 演唱《木瓜恰恰恰》在“恰恰恰”处拍手律动。 2、师:“由于印尼地处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土壤肥沃,他们那的水果都非常的好吃,除了好吃的水果,今天还有好看的风光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恰利利恰利》伴奏,PPT滚动海景。 师:“他们那有什么样的好风光?你看到最多的景色是怎样的?” 生:“大海”。 师:“是的,印尼有17508座岛屿,又被称为千岛之国,岛与岛之前的联系,主要靠什么交通工具?” 生:“船” 师“没错,老师带大家来泛舟海上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