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1833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案

日期:2024-11-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1004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案
  • cover
18.《孟子》两章 1.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2.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先提出论点后层层推进、逐层论证的论证方法,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正确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 3.比较两篇短文,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出卷网名 轲 ,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 时期的政治家、 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元明时被称为“亚圣”。他主张“ 仁政———“王道”“性善论”“ 民贵君轻———。《孟子》是 儒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sù)   亲戚畔之(pàn)   畎亩(quǎn) 傅说(yuè) 拂士(b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兵革非不坚利也: 泛指武器装备。 出卷网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责任,使命。 (5)而后喻: 明白,知晓。   (2)委而去之: 放弃。 (4)人恒过,然后能改: 犯错误。  4.翻译下面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戚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5.通读课文,按下面图示填空。 出卷网   问题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特别注意下列排比句的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阐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阐述了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 问题二:译读课文,把握文义。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 通 叛 ,意思: 背叛  2.解释下列加点多义词。 出卷网 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并解释。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4.解释下面加点古今异义词。 (1)委而去之  古义: 放弃    今义: 委托    古义: 离开 今义: 到……去 (2)七里之郭 古义: 外城 今义: 姓 (3)池非不深也 古义: 护城河 今义: 池塘  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判断句。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问题三: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1.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 出卷网,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以及“地利不如人和”两个观点,突出了“人和”的重要;后面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 2.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故曰”以后的内容 中心论点得到论证后,文章进 出卷网一步阐发,首先,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文章后面部分绝非多余的闲笔。 拓展:有人认为,“威天下”不能靠“天时 出卷网”“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示例: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 出卷网行一世。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