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89801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检测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0170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阅读,检测,考题,编版,文阅读,现代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画“_____”的部分是对人物的_____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_____的品质。 3.加点的“吼喝”换成“叫道”好不好?为什么? _____ 4.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点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 B.灾难刚降临,哈尔威船长就已经作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C.天黑,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六十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上日出(节选)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5.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转瞬间( ) 重担( ) 耀眼( ) 6.文章是按照( )的顺序描绘海上日出的。 A.移步换景 B.早晨太阳变化 7.作者是从日出时的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写清楚海上日出特点的。 8.仿照第二自然段按照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如刮风、下雨、叶落…… _____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二) 五月的海仿佛特别地绿,特别地可爱。看一眼路边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是“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颜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9.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多个形容绿色的词语,体现出了绿色的_____。 10.用“___”画出材料(二)中和“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意思相近的句子。这两句都体现出了绿色( )的形态。 A.广阔无边 B.聚集重叠 C.深浅浓淡 D.排列整齐 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体现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 (2)两则材料的不同之处是:材料(一)是诗歌,写的是大自然的景象;材料(二)是散文,写的是五月的海。( ) (3)两则材料表达方式不同:材料(一)的语言优美,比较写实;材料(二)的语言充满韵律,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 阅读理解。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