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99292

14.2《变形记》课件(共5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718220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2,2022-2023,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变形记》 卡夫卡 素养目标 1. 学习课文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2.通过变形前后家人态度和主人公自己内心的变化对比,学会挖掘小说的主题。 3.认识表现主义文学 “荒诞悖谬”的艺术特色及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 了解作者 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卡夫卡 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语录 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 切莫绝望,甚至不要为了你从不绝望这一事实而感到绝望。 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里。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 一只手挡开笼罩着命运的绝望,同时,另一只手记下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枪械无罪,有罪的是扣动扳机的人。 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写作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另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 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 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描写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写作背景 卡夫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用“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写出人的“变异”,深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揭露了社会现实。 家庭生活方面,卡夫卡在压抑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怯懦忧郁,孤僻内向。在卡夫卡看来,父亲就是专制和暴力的化身。与父亲不和谐的关系、孱弱多病的身体,以及因个人情感问题产生的挫败和孤独感,成为卡夫卡精神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变形记》在某种程度上,有卡夫卡自己的影子,同时又是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写照:异化现象,难以排遣的孤独和危机感,无法克服的荒诞和恐惧。 文学常识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发端于19世纪晚期,兴盛于20世纪前期,是西方继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之后的又一重要文学形态。1914 年至1918 年的“一战”使得世界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生活病苦,人们对现实失去信心。 反映在文学上就是用夸张、变形以至怪诞离奇的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挖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